问:抽纸检测有哪些关键标准?怎样依据这些标准确保抽纸顺利通过检测?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20808-2011《纸巾纸》
2. GB/T 20810-2018《卫生纸(含卫生纸原纸)》
3.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4. GB/T 450-2008《纸和纸板 试样的采取及试样纵横向、正反面的测定》
5. GB/T 451.3-2002《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
二、标准内容
一. GB/T 20808-2011《纸巾纸》:该标准规定了纸巾纸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要求方面,涵盖了亮度(白度)、横向抗张指数、横向湿抗张强度、柔软度、尘埃度、洞眼、交货水分、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等指标。如亮度(白度)规定A等产品不超过90.0%;横向抗张指数优等品≥3.50N·m/g ,一等品≥2.70N·m/g,合格品≥2.00N·m/g。
二. GB/T 20810-2018《卫生纸(含卫生纸原纸)》:对卫生纸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抽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作出规定。要求包含外观、尺寸偏差、定量、亮度(白度)、横向吸液高度、抗张指数、柔软度、尘埃度、交货水分、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等。例如定量偏差允许值为±2.0%;优等品抗张指数横向≥3.00N·m/g,纵向≥1.60N·m/g 。
三.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适用于抽纸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规定了产品卫生要求、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标准和相应检验方法,以及原材料与产品生产、消毒、贮存、运输过程卫生要求和产品标识要求。微生物指标要求细菌菌落总数≤200cfu/g,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出。
四. GB/T 450-2008《纸和纸板 试样的采取及试样纵横向、正反面的测定》:明确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方法,以及试样纵横向、正反面的测定方法,这对后续检测抽纸各项性能时保证试样具有代表性、检测结果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五. GB/T 451.3-2002《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规定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方法。定量即单位面积纸或纸板的质量,是抽纸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测定方法采用称量法,按标准裁取一定面积试样,用精度合适天平称量并计算定量。
三、如何快速通过抽纸检测?
要快速通过抽纸检测,需严格按照上述标准把控生产环节。从原材料选择,确保无有害杂质、荧光增白剂等;生产过程中精准控制定量、强度、柔软度等物理指标;加强卫生管理,保障微生物指标合格;包装标识完整准确标注执行标准、原料成分等信息。
四、检测的作用
抽纸检测可确保产品质量达标,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与体验。通过对物理性能检测,如定量、强度、柔软度等,保证抽纸耐用且舒适;微生物指标检测能防止有害微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化学物质检测可避免荧光增白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接触人体。同时,检测结果也有助于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抽纸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检测过程需使用专业仪器,如电子天平测定量、抗张强度仪测强度等,依据标准规范操作,得出科学准确检测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