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高炉渣检测标准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界定?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T 203-2008《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2. GB/T 1804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3. GB/T 28292-2012《粒化高炉矿渣粉试验方法》
4. JC/T 417-2014《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铬铁渣》
5. YB/T 125-2015《高炉渣微粉》
二、标准内容
一. GB/T 203-2008对用于水泥的粒化高炉矿渣进行规范。规定粒化高炉矿渣玻璃体含量不得少于85%,质量系数不小于1.2,碱含量以Na₂O+0.658K₂O计算,不得超过1.0% 。矿渣中锰化合物含量(以MnO计)不得超过4%,钛化合物含量(以TiO₂计)不得超过10%,氟化物含量(以F计)不得超过2%。该标准适用于以水淬粒化高炉矿渣为主要原料,经干燥、粉磨等工艺制成的矿渣粉作为水泥混合材。
二. GB/T 18046-2017明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技术要求。根据比表面积、活性指数和流动度比等指标,将矿渣粉分为S105、S95和S75三个等级。S105级矿渣粉比表面积不小于500㎡/kg,7d活性指数不小于95%,28d活性指数不小于105%;S95级矿渣粉比表面积不小于400㎡/kg,7d活性指数不小于75%,28d活性指数不小于95%;S75级矿渣粉比表面积不小于350㎡/kg,7d活性指数不小于55%,28d活性指数不小于75% 。流动度比均要求不小于95%。该标准适用于在水泥生产和混凝土制备中,作为掺合料使用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三. GB/T 28292-2012提供粒化高炉矿渣粉试验方法。涵盖比表面积测定采用勃氏法,活性指数试验按GB/T 17671进行,流动度比试验参照GB/T 2419执行等内容。规定了矿渣粉密度、含水量、三氧化硫含量等项目的具体检测方法和操作步骤,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为矿渣粉质量判定提供方法依据。
四. JC/T 417-2014针对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铬铁渣。要求粒化铬铁渣中玻璃体含量不低于80%,氧化铬含量不超过0.01%,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大于1.0% 。适用于以粒化铬铁渣为原料,经加工后作为水泥混合材的情况,保证水泥生产使用该原料时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 YB/T 125-2015规范高炉渣微粉。按比表面积和活性指数将高炉渣微粉分为Ⅰ级、Ⅱ级。Ⅰ级高炉渣微粉比表面积不小于550㎡/kg,28d活性指数不小于105%;Ⅱ级高炉渣微粉比表面积不小于400㎡/kg,28d活性指数不小于95% 。适用于高炉渣微粉的生产、检验和使用,用于评价高炉渣微粉的质量和性能。
三、检测的作用与方法
高炉渣检测对于合理利用高炉渣资源、保证相关产品质量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可确保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等领域的高炉渣及其制品符合质量要求,保障工程结构安全。检测方法主要包含化学分析与物理性能测试。化学分析通过酸碱滴定、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测定高炉渣中化学成分含量;物理性能测试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颗粒粒径分布,采用压力试验机检测制品强度等。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定的检测流程和操作规范,可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为高炉渣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质量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