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牙膏检测标准在2025年有哪些更新?这些更新对消费者选择牙膏有何影响?
答:
一、标准名称
1. 《牙膏中过硬颗粒的检验方法》
2. 《牙膏中二甘醇和乙二醇的检验方法》
3. 《牙膏中可溶氟、游离氟的检验方法》
4. 《牙膏中总氟的检验方法》
5. 《体外皮肤变态反应ARE-Nrf2荧光素酶LuSens试验方法》
二、标准内容
一. 《牙膏中过硬颗粒的检验方法》:牙膏生产过程中,若磨砂颗粒原料筛选、加工环节把控不严,易产生过硬颗粒。长期使用含此类颗粒的牙膏,可能磨损牙齿表面牙釉质,甚至损伤口腔黏膜。该检验方法旨在有效检测出牙膏中可能存在的过硬颗粒,促使企业在原料选择和生产工艺上更加谨慎,从源头上避免问题产品流入市场。
二. 《牙膏中二甘醇和乙二醇的检验方法》:采用标准曲线法精准测定牙膏中二甘醇和乙二醇的含量,保障牙膏产品的化学安全性。二甘醇和乙二醇若含量不当,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此检验方法为控制其在牙膏中的含量提供了标准。
三. 《牙膏中可溶氟、游离氟的检验方法》:氟元素在牙膏中作用具有两面性,适量氟可预防龋齿,但过量则可能导致氟斑牙等问题。此方法旨在更加准确地检测牙膏中可溶氟、游离氟的含量,确保消费者使用含氟牙膏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为企业生产精准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四. 《牙膏中总氟的检验方法》:该方法同样围绕氟含量检测,从总氟的角度进行测定,与可溶氟、游离氟的检验方法相互补充,更全面地规范牙膏中氟含量的检测,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监督市场上含氟牙膏产品的质量。
五. 《体外皮肤变态反应ARE-Nrf2荧光素酶LuSens试验方法》:通过该试验方法,可评估化妆品(包括牙膏)潜在的皮肤致敏性。企业能在产品研发阶段对产品的致敏风险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配方,降低消费者使用产品后出现过敏反应的风险,提高产品安全性。
三、检测作用
牙膏检测具有重要作用。从健康角度,可确保牙膏成分安全,如检测氟含量避免因氟过量或不足影响口腔及全身健康;检测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防止有害物质损害人体。从市场角度,规范牙膏生产,促使企业生产合格产品,打击不良厂商,维护市场秩序。检测方法多样,如检测过硬颗粒可能采用特定的筛选、观察手段;检测二甘醇和乙二醇利用标准曲线法,通过仪器分析含量;氟含量检测运用相应的离子检测技术;体外皮肤变态反应检测按照ARE-Nrf2荧光素酶LuSens试验方法的流程,在特定环境下对牙膏进行致敏性测试。规范的检测流程和严格的检测要求,是保障牙膏质量与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