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B₁(AFB₁)是已知毒性最强、致癌性最突出的天然污染物之一。在食用油尤其是菜籽油的生产与流通环节,其超标风险直接威胁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健康。如何精准检测菜籽油中的AFB₁?检测过程中需遵循哪些国家标准?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保障数据的权威性?下面聚检通检测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黄曲霉毒素B₁检测的核心技术方法
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TRFIA)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采用铕标记抗体与AFB₁结合,通过荧光信号变化实现定量分析。该方法适用于大豆油、菜籽油等食用油检测,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范围1-25μg/kg(GB 5009.22-2016)。其优势在于快速(15分钟内完成)、灵敏度高,适用于企业现场初筛。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结合免疫亲和柱净化技术,通过色谱分离与荧光检测器联用,检测限可达0.01ng/g(GB 5009.22-2016第三法)。例如,菜籽油样本经甲醇-水提取后,经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C18色谱柱(2.1×100 m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系,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5nm,发射波长436nm。该方法准确度高,适用于实验室定量分析。
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利用抗原抗体竞争反应,通过比色或荧光信号判断AFB₁浓度。检测卡法的检出限为10ppb,加标回收率可达92.5%。此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适合批量样本快速筛查。
二、检测流程的标准化实施
1.样品前处理
提取:称取5g菜籽油样本,加入甲醇-水(7:3)溶液,通过垂直振荡器以4000r/min离心分层,取上清液。
净化:采用免疫亲和柱(如HC-QHZ-0001型)吸附目标物,淋洗去除杂质后以甲醇洗脱。
浓缩:氮吹仪(50℃)浓缩至近干,流动相复溶并过0.22μm滤膜。
2.仪器分析
HPLC参数优化:柱温40℃,流速0.3mL/min,乙腈-水流动相比例35:65,确保AFB₁与其他组分分离度>1.5。
质控措施:每批次检测需同步运行空白样本、加标样本(回收率要求70%-120%),并绘制标准曲线(R²≥0.99)。
3.数据判定
根据GB 2761-2017标准,菜籽油中AFB₁限量值为20μg/kg。若检测结果超过限值,需复测并启动溯源机制,排查原料储存或加工环节污染源。
三、检测关键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AFB₁为剧毒物质,实验人员需佩戴防护眼镜、乳胶手套,并在通风橱内操作。接触污染容器的器具需用10%次氯酸钠浸泡12小时。
2.设备校准:荧光检测仪需定期校准激发/发射波长偏差(±5nm),色谱柱性能需通过塔板数、拖尾因子验证。
3.环境控制:避免紫外光直射样本,实验室温度需稳定在25±2℃,湿度≤80%。
四、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菜籽油中黄曲霉毒素B₁检测技术的全部内容。聚检通检测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托CNAS认可实验室资质,提供从方法开发、样本检测到报告出具的全程服务,严格遵循GB 5009.22-2016等国家标准,确保数据精准可靠。如需技术咨询或委托检测,可致电400-886-5719获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