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检测是企业产品合规上市、质量管控的关键环节,高效的检测流程能显著缩短产品周转周期。聚检通通过标准化流程管控,将检测报告办理周期压缩至7-15天,覆盖从取样到报告交付的全链条。那么,如何实现7-15天快速出报告?流程中需注意哪些关键环节?下面聚检通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取样与样品确认
1. 取样需符合产品类型及检测标准要求。聚检通要求取样员持电工证及电池检测实操证书上岗,针对动力电池单体、模组或电池包,按GB/T 31241等标准执行抽样——量产产品每批次抽取3%且不少于5个样品,研发样品根据测试需求确定数量。取样时需避开外观破损、鼓包的异常个体,确保样品代表性。
2. 样品信息核验实行“双核对”制度。聚检通接收样品后,先核对送样单与电池本体标签的型号、生产批次、额定电压等信息,再录入实验室管理系统生成唯一编码。编码采用“企业简称+日期+样品类型”格式,如“XX新能源20251014-模组01”,确保后续检测可追溯。
二:样品预处理与检测规划
1. 预处理环节严格控制环境变量。聚检通将样品置于25℃±2℃、湿度45%-65%的恒温恒湿静置区,静置时间根据电池状态调整——新电池静置12小时,循环过的电池延长至24小时,消除运输及存储带来的状态波动。预处理期间每6小时记录一次环境参数,确保数据有效性。
2. 检测项目需与需求精准匹配。聚检通工程师会根据企业用途确定检测范围:电商入驻需覆盖外观、电压、内阻等基础项;出口产品需加做UN38.3运输安全测试;储能电池需按GB/T 36276完成循环寿命与环境适应性测试。明确项目后同步制定检测排期,避免重复操作浪费时间。
三:核心检测项目高效执行
1. 电学性能检测依托自动化设备。容量测试采用Neware BTS-4008电池测试系统,按0.5C充、1C放的标准流程执行,设备可同时处理8个样品,数据实时上传系统;内阻检测用脉冲电流法,施加10C脉冲100ms后直接读取数值,单样品测试耗时不超过5分钟。
2. 安全与环境测试并行开展。聚检通将过充、短路测试安排在同一防爆舱进行,共用温度记录仪,测试间隙仅需更换样品固定装置;高低温性能测试利用步入式试验箱,-40℃至45℃范围内可连续切换,多个温度点测试无需重复转移样品,单项目周期压缩至2天内。
四:数据审核与报告出具
1. 数据处理实行“三级校验”。原始数据由检测员标注异常值并说明原因,如容量测试中电压突变需备注电池是否极化;审核员核对数据与标准限值的符合性,如三元锂电池低温容量保持率需≥70%;技术负责人最终确认测试流程的合规性,确保无流程疏漏。
2. 报告交付提供多种选项。审核通过后12小时内生成电子版报告,含CMA/CNAS标识及检测数据图谱;纸质报告采用防伪打印,通过顺丰次日达寄送。聚检通还支持报告数据对接企业ERP系统,方便后续质量分析使用。
以上就是关于动力电池检测报告办理流程:从取样到出报告仅需7-15天的全部内容了。聚检通作为具备CMA/CNAS双重资质的第三方机构,通过标准化流程与自动化设备联动,实现检测效率与数据精准度的双重保障。有检测需求的企业可直接对接,流程透明且周期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