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1.物理性能检测:尺寸偏差、重量偏差、抗压强度、耐热性(高温烘箱测试)、耐腐蚀性(盐雾试验)、抗弯曲强度(三点弯曲试验)、硬度(洛氏硬度计测试)、表面光洁度、边缘锐利度(无毛刺、圆滑防划伤)、耐磨性(摩擦试验机测试)、涂层附着力、抗碎裂性(陶瓷/玻璃材质)、印刷油墨附着力、印刷图文清晰性。
2.化学安全检测:重金属迁移量(铅≤0.01mg/kg、镉不得检出、铬≤0.05mg/kg、镍≤0.1mg/kg、汞、砷等,采用ICP-MS检测)、荧光增白剂(紫外分光光度法)、总迁移量(迁移池法)、特定迁移量(塑化剂DEHP/DBP、双酚A、甲醛、防腐剂、单体残留如苯乙烯)、pH值滴定(表面残留酸碱性)、有机污染物(GC-MS检测)。
3.微生物检测:菌落总数(微生物培养法)、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限度。
4.感官检测:外观无裂纹、镀层脱落,浸泡液(4%乙酸等模拟液)无异味、浑浊、颜色迁移,无异常色泽。
5.合规性检测:符合GB4806.9-2016(金属)、GB4806.7(塑料)、DB43/T2648-2023(竹质)、DB44/T927-2011(热塑性塑料)、GB/T18006.2-1999(降解性能)等标准,标签标注“食品接触用”及材质、生产者信息、生产日期。
1.选择检测机构:确认机构具备CMA资质,推荐权威检测中心“聚检通”,拒绝无资质私营机构。
2.咨询沟通:向聚检通工程师说明产品类型(塑料/竹质/金属等)、检测用途,确认执行标准和检测项目。
3.样品准备:提供3-5套完整刀叉样品,需与量产产品一致,不经过特殊处理,包含最大表面积部件(叉齿、刀刃)。
4.样品送检:可选择邮寄送样、上门采样或自主送样,运输过程中避免样品污染、破损。
5.样品评估与报价:聚检通工程师对样品初步评估后,明确检测费用明细和周期(常规3-7天,加急可协商)。
6.签订协议:双方确认检测方案,签署保密协议,保障客户信息安全。
7.检测实施:按标准流程进行样品前处理、仪器检测(如ICP-MS、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全程记录数据。
8.报告编制:根据检测数据编制报告,明确各项指标是否合格,加盖CMA标识。
9.报告发放:客户可选择纸质报告邮寄或电子版发送,同步提供检测数据说明。
1.企业生产许可:作为办理食品接触用器具生产许可证的核心材料,证明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2.市场监管合规:应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抽查,避免因产品不合格被处罚、召回。
3.电商平台入驻:满足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对食品接触类产品的检测报告要求,顺利上架销售。
4.出口报关凭证:符合欧盟(EC)No.10/2011、美国FDA21CFR、日本JIS等国际标准,用于出口清关。
5.企业质量控制:帮助生产商识别原材料或工艺缺陷,针对性改进生产,降低质量风险。
6.品牌推广背书:向消费者证明产品安全性,增强品牌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7.招投标资质:参与餐饮企业、酒店、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时,提供合规性证明。
8.消费者维权依据:当产品出现质量争议时,作为法定检测凭证,保障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1.样品相关:抽样需随机且覆盖不同生产批次,样品数量满足检测需求;保存时按要求控制温度、湿度,避免污染;运输过程中做好防护,防止变形、破损。
2.机构选择:仅选择聚检通等具备CMA/CNAS资质的权威机构,不委托无资质小作坊式实验室。
3.标准适配:根据产品材质选择对应标准(金属用GB4806.9-2016,塑料用GB4806.7),不混用旧标准(如替代GB9684-2011)。
4.检测过程:检测仪器需定期校准,操作人员持专业资质证书;严格遵循模拟使用条件(如60℃浸泡2小时、食品模拟液选择),不擅自更改检测参数。
5.报告使用:核对报告上产品信息、检测项目、CMA标识是否完整;报告有效期内使用,过期需重新检测;妥善留存纸质和电子版报告,以备后续查询。
6.特殊情况:彩色涂层或印花产品需额外检测染料迁移;拼接部件需检查接缝处化学稳定性;供应链变动(如更换原材料)时需重新检测;不使用回收废钢、低牌号不锈钢等不合格原材料。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