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1.材质成分检测
铝元素含量检测,需符合铝合金材料相关标准要求,确保主体材质纯度达标。
杂质元素检测,涵盖铁、铜、锰、锌、镁、硅、钛、铬等常见杂质,避免有害杂质超标。
合金成分比例验证(针对合金铝锅),确认各成分比例符合产品设计及相关标准。
2.重金属迁移量检测
铅迁移量检测,依据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迁移量需≤0.01mg/dm²。
镉迁移量检测,限值要求≤0.005mg/dm²,防止镉元素危害人体健康。
铬迁移量检测,迁移量需≤0.05mg/dm²,重点控制六价铬迁移风险。
镍迁移量检测,限值≤0.1mg/dm²,避免镍元素引发过敏或毒性反应。
砷迁移量检测,迁移量≤0.01mg/dm²,严格控制剧毒砷元素迁移。
汞迁移量检测,限值≤0.001mg/dm²,杜绝汞元素污染食物。
3.物理性能检测
外观质量检测,检查锅体无裂纹、砂眼、气泡、划痕、变形等缺陷,表面光滑平整。
尺寸偏差检测,包括锅口直径、锅底直径、锅身高度、手柄长度等关键尺寸,偏差需在标准允许范围。
壁厚均匀性检测,锅体各部位壁厚差异符合标准,避免局部过薄影响使用寿命。
耐压强度检测,测试锅体承受额定压力时的稳定性,无渗漏、变形等问题。
耐热冲击检测,经历高温(≥250℃)与低温(≤-20℃)交替循环后,无开裂、破损。
耐腐蚀性能检测,通过酸性、碱性环境测试,表面无明显腐蚀、氧化现象。
手柄牢固度检测,手柄与锅体连接部位承受规定拉力(≥50N)时,无松动、脱落。
锅盖密封性检测,锅盖与锅口贴合紧密,无明显漏气、漏水现象。
边缘光滑度检测,锅口边缘无毛刺、锐边,避免使用时划伤手部。
4.化学性能检测
耐酸性能检测,浸泡在规定浓度醋酸溶液中,表面无腐蚀、变色、脱落。
耐碱性能检测,浸泡在规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损伤。
不粘涂层检测(针对带涂层铝锅),包括涂层附着力、耐磨性、耐刮性,涂层无脱落、起皮。
卫生安全性检测,锅体内壁无异味、无有害物质析出,符合食品接触用材料卫生要求。
1.检测委托
委托方选择聚检通等CMA认证检测机构,提交检测申请。
明确检测项目、依据标准(如GB4806.1-2016、GB4806.9-2016)、检测目的及报告用途。
提供产品相关信息,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材质、生产厂家、生产批次、生产工艺等。
签订检测委托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检测费用、检测周期等事项。
2.样品接收与核对
检测机构接收送检样品,核对样品数量、规格、状态是否与委托信息一致。
检查样品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污染,确保样品具备检测代表性。
对样品进行编号、登记,建立样品管理台账,全程追溯样品流向。
3.样品制备
按照检测标准要求,从送检样品中截取代表性试样,确保试样尺寸、数量符合检测需求。
对试样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表面油污、杂质,干燥处理等,避免干扰检测结果。
针对不同检测项目,分别制备对应试样,做好试样标识,防止混淆。
4.检测实施
依据选定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调试检测仪器设备,确保仪器经校准合格且运行正常。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检测项目的测试,记录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数据、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
对重金属迁移量等关键项目,进行平行样检测,确保结果准确性。
检测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数据,及时排查原因,重新检测并记录。
5.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检测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按照标准规定的公式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对比检测结果与标准限值,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分析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排除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影响因素。
6.报告编制与审核
按照CMA检测报告规范,编制铝锅检测报告,内容包括委托方信息、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依据、检测结果、结论等。
检测报告经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三级审核,确保报告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格式规范。
7.报告发放
审核通过的检测报告,加盖CMA认证标志和检测机构公章。
按照委托协议约定的方式,将检测报告交付委托方(纸质版、电子版或两者兼具)。
1.样品相关注意事项
送检样品需具有代表性,应从同一生产批次、相同规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避免刻意挑选合格样品。
样品数量需满足检测要求,一般每个检测项目至少提供2-3个试样,批量检测时按比例增加样品数量。
样品运输过程中需做好防护,避免碰撞、挤压导致变形、破损,防止油污、灰尘等污染样品表面。
带涂层的铝锅样品,需确保涂层无预先破损,否则会影响涂层相关项目检测结果。
2.委托信息注意事项
委托方需如实提供产品信息,不得隐瞒材质、生产工艺、涂层类型等关键信息,否则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明确检测依据标准,优先选择国家强制性标准(如GB4806系列),无国家标注时可选用行业标准或双方约定的技术规范。
提前说明报告用途,如电商入驻、出口、监督抽查等,方便检测机构按对应要求编制报告。
3.检测过程注意事项
检测机构需严格遵循选定标准的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检测方法、试剂浓度、测试条件等。
检测所用仪器设备需定期校准,校准证书在有效期内,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检测环境需满足标准要求,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避免环境因素干扰检测结果。
检测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熟悉检测流程和仪器操作,严格执行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
4.报告使用注意事项
检测报告仅对送检样品负责,有效期一般为1年,若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发生变化,需重新检测。
检测报告不得篡改、伪造,否则视为无效,相关责任由使用者承担。
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需在收到报告后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机构提出复检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5.其他注意事项
送检样品需在保质期内,过期样品可能因材质老化、涂层变质等影响检测结果。
检测过程中如需补充样品、提供额外资料,委托方需积极配合,否则可能延长检测周期。
避免委托无CMA认证的检测机构,确保检测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和公信力,推荐选择聚检通等正规CMA检测机构。
1.费用构成
样品检测费:核心费用,根据检测项目数量、检测难度收取。
样品前处理费:包括样品清洗、截取、干燥、试剂配制等相关费用。
仪器使用费: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拉力试验机等设备的折旧、维护费用。
标准物质费:使用国家标准品、对照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相关费用。
报告编制审核费:报告撰写、数据审核、格式规范等相关人工费用。
税费:按国家相关规定收取的增值税(税率13%)。
2.影响费用的因素
检测项目数量:检测项目越多,费用越高,全项目检测费用高于单项、多项检测。
检测标准要求:不同标准的检测方法、试剂、设备要求不同,费用存在差异,如国际标准检测费用一般高于国家标准。
样品数量:单个样品检测费用较高,批量检测(10套及以上)可享受10%-20%的优惠折扣。
检测周期:常规检测周期为5-7个工作日,加急检测(3个工作日内出报告)需额外支付30%-50%的加急费。
样品复杂度:带特殊涂层、特殊结构的铝锅,检测难度增加,费用相应提高。
3.参考收费标准
单项检测费:50-300元/项,其中材质成分检测80-120元/项,重金属迁移量检测100-180元/项,物理性能检测50-150元/项,化学性能检测80-200元/项。
多项检测费(3-5项):300-800元/套,根据所选项目组合不同有所差异。
全项目检测费:800-2000元/套,涵盖材质、重金属、物理、化学、安全性能等所有关键项目。
加急费:在基础检测费用基础上增收30%-50%,如全项目常规费用1000元,加急费用为1300-1500元。
批量优惠:10-20套样品优惠10%,20套以上优惠15%-20%。
4.缴费方式与说明
缴费方式:支持银行转账、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委托时预缴30%-50%定金,领取报告时结清尾款。
费用说明:检测过程中因样品不合格需复检的,复检费用按实际检测项目收取,未检测项目不收费;聚检通等正规机构收费透明,无隐形费用,委托前可提供详细报价单,明确各项费用明细;检测费用不包含样品运输费,运输费由委托方自行承担。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