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食用冰检测需覆盖三大类指标,确保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菌落总数:反映冰体受微生物污染程度,依据GB 4789.2-2016检测。
大肠菌群:指示粪便污染风险,按GB 4789.3平板计数法执行。
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GB 4789.30)等,防范食源性疾病。
感官特性:涵盖色泽、气味、透明度及杂质,依据SB/T 10017-2008判定。
pH值:检测冰体酸碱性,避免腐蚀性风险。
水分含量与糖度:针对调味食用冰,控制添加剂合规性。
重金属:检测铅(GB 5009.12)、砷(GB 5009.11)、汞等,限值需符合GB 2762。
农药残留:筛查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残留。
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苯甲酸)、甜味剂(糖精钠)及合成着色剂,依据GB 2760核定。
选择具备CMA(中国计量认证)及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资质的实验室,确保报告全国有效。
执行标准:核心包括SB/T 10017-2008《冷冻饮品 食用冰》、GB 4789.21《冷冻饮品微生物检验》等。
项目定制:根据用途选择检测项。例如:
餐饮业:侧重微生物指标;
出口贸易:增加重金属与农残检测。
采样规范:
无菌环境采集500g以上样品;
全程-18℃冷链运输,避免融化污染。
实验室分析:
微生物培养(48-72小时);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添加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
数据审核:三级审核制度(检测员、复核人、授权签字人)。
报告内容:
检测结果与标准限值对比;
结论页加盖CMA章及唯一性编号;
电子版/纸质版5-7个工作日交付(加急可缩至3天)。
CMA标识:报告首页须包含CMA标志及证书编号(如:202318012345)。
能力附表:确认实验室资质范围含“冷冻饮品”或“食用冰”。
时效要求:
微生物样品送达实验室不超过4小时;
理化样品不超过24小时。
保存条件:
运输过程全程干冰保温(-18℃以下);
实验室接收后立即冷冻存储。
生产许可(SC认证):需全项检测(微生物+理化+污染物)。
电商平台入驻:至少涵盖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三项。
定期核查标准有效性。例如:
GB 4789系列标准2023年修订版新增李斯特菌检测要求;
SB/T 10017-2008可能替代旧版SB/T 10006。
菌落总数:GB 4789.2-2016,倾注平板法(36℃±1℃培养48h)。
致病菌:
沙门氏菌:增菌后分离培养(SS培养基);
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鉴定。
重金属:
铅: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出限0.01mg/kg);
砷: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添加剂:
苯甲酸:HPLC-UV检测(C18色谱柱);
糖精钠:离子色谱法。
杂质检测:滤膜过滤法(孔径0.45μm),显微镜观测悬浮颗粒。
硬度与熔点: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热稳定性。
注:推荐通过“聚检通”平台对接CMA实验室,支持远程采样指导及加急报告服务,覆盖全国检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