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乳制品检测涵盖感官、理化、污染物、微生物及添加剂等核心项目,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感官指标
包括色泽、气味、组织状态等基础特性,依据《GB 1930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等执行。
理化指标
脂肪与蛋白质:采用《GB 5009.6-2016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和《GB 5009.5-2016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非脂乳固体与酸度:反映产品工艺稳定性,需批批检验。
污染物限量
重金属(铅、汞、砷、铬):按《GB 5009.12-2017》等标准检测。
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M₁):依据《GB 5009.24-2016》方法,每批次均需检测。
微生物指标
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执行《GB 4789.1-2016》系列标准。
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
三聚氰胺、抗生素残留(青霉素类、头孢类)为必检项目,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法。
营养强化剂(维生素、矿物质)按标签标注情况抽检。
表:乳制品检测项目分类及参考标准
检测类别 | 核心项目示例 | 检测标准 |
---|---|---|
理化指标 | 脂肪、蛋白质、酸度、乳糖 | GB 5009系列、GB 5413系列 |
污染物 | 铅、汞、黄曲霉毒素M₁、亚硝酸盐 | GB 5009系列、GB 5009.24 |
微生物 |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 | GB 4789系列 |
添加剂/非法添加 | 三聚氰胺、抗生素残留、防腐剂 | GB/T 22388、GB/T 21316 |
检测流程分为六个标准化步骤,确保结果准确性与时效性。
咨询与方案制定
向检测机构提交产品类型(如巴氏乳、乳粉)、检测目的(出厂检验、进口通关),机构据此制定针对性方案。
样品采集与递送
采样原则:随机抽取同批次产品,固态样品≥500g,液态样品≥500mL,使用无菌容器密封。
运输要求:冷链运输(0℃~4℃),48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实验室检测
样品预处理(均质、稀释)后,分派至各专业实验室;
常规项目(如蛋白质、脂肪)3个工作日内完成,微生物及毒素检测需5~7日。
数据审核与报告编制
检测数据经三级审核(检测员、复核人、授权签字人),确认无误后编制报告,包含样品信息、方法、结果及判定结论。
报告签发与交付
加盖CMA、CNAS标识的电子/纸质报告,于检测完成后1个工作日内交付。
样品采集与保存
生鲜乳:4℃冷藏,保存期≤24小时;
乳粉:避光密封,温度≤25℃。
代表性:需覆盖同一生产日期、批号及包装规格的产品。
保存条件:
检测机构选择
资质要求:必须具备CMA认证及CNAS认可,检测项目需在资质附表内。
设备与能力:实验室需配备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确保方法符合国标。
报告有效性
进口乳品:非首次进口需提供首次报告复印件及海关指定项目报告;
出厂检验:依据《DB37/T 3857—2020》优化检验频次(如三聚氰胺批批检,重金属引用原料数据)。
时效性:报告签发后12个月内有效(微生物项目仅限当批次)。
合规性:
注:检测费用因项目数量及样品复杂度差异较大,常规全项检测约2000~5000元/批次,具体需向聚检通等机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