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塑料饭盒检测内容
1.感官要求检测
外观:检查塑料饭盒表面是否光滑、无划痕、无气泡、无裂纹、无变形,边缘无毛刺,盖与盒体配合紧密
气味:常温下打开饭盒盖,辨别是否有刺鼻、异味等不良气味
色泽:观察饭盒色泽是否均匀一致,无明显色差,符合产品标注的颜色要求
2.理化指标检测
蒸发残渣(4%乙酸、65%乙醇、正己烷、水四种浸泡液):模拟不同使用场景下,饭盒迁移到食物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含量
高锰酸钾消耗量:检测饭盒在使用过程中迁移出的还原性物质总量
重金属(铅、镉、铬、汞、砷、锑、钡、硒):测定饭盒中有害重金属的迁移量,避免重金属摄入人体
脱色试验:包括浸泡液脱色、擦拭脱色,检查饭盒是否存在色素迁移风险
3.微生物指标检测
菌落总数:反映饭盒表面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大肠菌群:指示性微生物,判断是否存在肠道致病菌污染风险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是否存在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
4.有害物质限量检测
双酚A(BPA):针对含聚碳酸酯材质的饭盒,检测其迁移量
邻苯二甲酸酯类(DEHP、DBP、BBP、DINP、DIDP、DNOP):检测增塑剂迁移量
甲醛:检测饭盒中甲醛的释放量
其他有害物质:根据材质不同,检测对应的特定有害物质(如丙烯腈单体、氯乙烯单体等)
5.使用性能检测
耐热性:在规定温度(如100℃、120℃)下恒温放置后,观察外观是否变形、开裂
耐寒性:在规定低温(如-18℃)下放置后,测试冲击性能,无破裂为合格
耐冲击性:通过简支梁冲击试验,检测饭盒在受冲击时的抗破裂能力
密封性:采用浸水法或压力法,测试饭盒盖闭合后是否漏水、漏气
塑料饭盒检测流程
1.委托受理
客户向国家认可第三方检测机构聚检通提出检测委托,明确检测项目、依据标准
聚检通接收客户提供的产品信息(名称、规格、材质、生产厂家等),签订检测合同
2.样品接收与登记
客户按要求提交代表性样品(通常不少于3个完整饭盒),聚检通核对样品数量、状态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对样品进行唯一编号登记,建立检测档案,记录样品接收时间、储存条件
3.样品制备
按照检测标准要求,对样品进行裁剪、取样,制备成各检测项目所需的试样
试样制备过程中避免污染,确保试样具有代表性
4.检测实施
依据选定的国家/行业标准,依次开展各项目检测(感官、理化、微生物、有害物质等)
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操作,做好原始数据记录
5.数据审核与结果判定
检测完成后,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
实行双人复核制度,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根据标准限值判定检测结果合格与否
6.报告编制与发放
按照国家认可的检测报告格式,编制塑料饭盒检测报告,明确检测结果、依据、结论
报告经审核、批准后,通过邮寄、电子送达等方式发放给客户,检测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塑料饭盒检测注意事项
1.样品相关注意事项
样品需为近期生产的合格产品,具有代表性,避免提交破损、过期样品
样品运输过程中需密封包装,防止污染、变形,影响检测结果
样品储存需符合产品标注的储存条件(如常温、避光),储存时间不超过检测标准规定期限
2.检测实施注意事项
检测仪器需定期进行校准检定,确保仪器精度符合检测要求,校准证书在有效期内
检测人员需持证上岗,熟悉检测标准和仪器操作流程,严格按标准执行检测
检测标准需采用最新版本的国家/行业标准(如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微生物检测需在无菌实验室进行,避免交叉污染,实验耗材需灭菌处理
3.其他注意事项
检测过程中需做好完整的原始记录,包括仪器参数、测试数据、环境条件等,记录需可追溯
检测数据需真实准确,严禁篡改,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
检测废弃物(如浸泡液、废弃试样)需按环保要求合规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严格遵守客户信息保密规定,不泄露客户产品信息、检测结果等商业秘密
检测结果反馈需及时,若发现严重不合格项,第一时间通知客户
客户需明确检测用途,以便聚检通针对性选择检测项目和标准,确保报告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塑料饭盒检测方法
1.感官检测方法
外观检测:在自然光线下,用肉眼观察饭盒表面、边缘、盖与盒体配合情况,记录是否存在缺陷
气味检测:常温下打开饭盒盖,近距离嗅闻,记录是否有刺鼻、异味等不良气味
色泽检测:将样品与标准色板对比,观察色泽是否均匀,有无明显色差
2.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蒸发残渣:按GB4806.7-2016规定,分别用4%乙酸(60℃,2h)、65%乙醇(25℃,2h)、正己烷(25℃,2h)、水(100℃,2h)浸泡试样后,取浸泡液在105℃下蒸发烘干,称量残渣质量
高锰酸钾消耗量:按GB4806.7-2016,取水浸泡液,加入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和硫酸,加热煮沸后,用草酸标准溶液滴定,计算消耗量
重金属:按GB4806.7-2016,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浸泡液中重金属含量
脱色试验:按GB4806.7-2016,用沾有浸泡液的脱脂棉擦拭试样表面,或直接将试样浸泡在特定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变色
3.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
菌落总数:按GB4789.2-2016,采用平板计数法,将试样浸泡液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36℃培养48h后计数
大肠菌群:按GB4789.3-2016,采用平板计数法或MPN法,接种到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培养基,36℃培养24h后判定
沙门氏菌:按GB4789.4-2016,经前增菌、选择性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确认
志贺氏菌:按GB4789.5-2016,通过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按GB4789.10-2016,采用平板计数法或定性检测法,经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确认
溶血性链球菌:按GB4789.11-2014,通过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Lancefield血清学分群检测
4.有害物质检测方法
双酚A:按GB/T22048-201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试样经甲醇提取后,通过色谱柱分离检测
邻苯二甲酸酯类:按GB/T21911-2008,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试样经正己烷提取后,进行色谱分离和质谱定性定量
甲醛:按GB/T2912.1-2009,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试样经水浸泡后,加入乙酰丙酮试剂显色,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丙烯腈单体:按GB/T17338-1998,采用气相色谱法,试样经顶空提取后检测
氯乙烯单体:按GB/T4615-2013,采用气相色谱法,通过顶空进样方式检测
5.使用性能检测方法
耐热性:按GB4806.7-2016,将试样放入规定温度的烘箱中恒温放置一定时间(如120℃,2h),取出后冷却至室温,观察外观是否变形、开裂
耐寒性:按GB4806.7-2016,将试样放入-18℃冰箱中放置24h,取出后立即进行冲击试验,观察是否破裂
耐冲击性:按GB/T1408.1-2006,采用简支梁冲击试验机,在规定温度下对试样施加冲击,记录冲击强度
密封性:将饭盒装满水,盖紧盒盖,倒置放置30min,观察是否漏水;或采用压力测试法,向密封的饭盒内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检测压力变化判断密封性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