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1.外观质量检测:包括复合袋表面是否存在划痕、气泡、褶皱、污染、缺料、封口不平整、边角毛刺等缺陷,印刷图案是否清晰、套印是否准确、有无漏印、错印、墨层脱落等问题,袋身是否存在明显异味。
2.尺寸偏差检测:涵盖复合袋的长度、宽度、厚度、封口宽度、袋口尺寸等关键尺寸,检测实际尺寸与标称尺寸的偏差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剥离强度检测:测试复合袋各复合层之间的粘接牢固程度,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检测结果以N/15mm为单位表示。
4.热封强度检测:考核复合袋热封边的密封牢固性,包括热封处的抗撕裂、抗剥离能力,避免在包装、运输、存储过程中出现漏封、破封问题。
5.密封性检测:通过浸水法、负压法等方式,检测复合袋是否存在渗漏情况,确保包装内容物不会泄漏。
6.水蒸气透过量检测:测定复合袋对水蒸气的阻隔性能,适用于需要防潮的包装场景,结果以g/(m²·24h)表示。
7.氧气透过量检测:评估复合袋对氧气的阻隔能力,防止内容物氧化变质,结果以cm³/(m²·24h·0.1MPa)表示。
8.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检测:测试复合袋薄膜的抗拉性能和韧性,反映产品在使用中的抗拉伸、抗变形能力。
9.抗撕裂强度检测:检测复合袋在受到外力撕裂时的抵抗能力,避免使用中轻易破损。
10.耐冲击性能检测:通过落球冲击、摆锤冲击等方法,考核复合袋承受冲击的能力,模拟运输过程中的碰撞情况。
11.耐穿刺性能检测:测试复合袋抵抗尖锐物体穿刺的能力,适用于包装带棱角的产品。
12.耐温性能检测:检测复合袋在高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是否出现脆化、软化、变形等问题。
13.耐酸碱性能检测:针对特殊用途的复合袋,测试其在酸碱介质环境中的耐腐蚀能力。
14.卫生指标检测: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重金属(铅、镉、汞等)、溶剂残留量(苯类、酯类等),确保符合食品接触用包装材料安全标准。
15.印刷牢固度检测:通过摩擦、胶带粘贴等方式,测试印刷图案的附着牢固性,避免轻易脱落。
1.委托申请:委托方需向聚检通提交检测委托,明确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检测项目、检测依据(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样品数量及用途等信息,并提供相关产品说明材料。
2.样品接收:聚检通接收样品后,核对样品信息与委托申请是否一致,检查样品完整性、包装状态,确认样品未受污染、未破损,符合检测要求后,录入系统并分配唯一样品编号。
3.样品制备:按照对应的检测标准,由专业检测人员对样品进行制备,如裁剪成规定尺寸的试样(剥离强度试样宽15mm、拉伸试样为哑铃型等),确保试样符合检测仪器的测试要求,制备过程中避免样品受到二次损伤。
4.检测实施:根据委托的检测项目,选用经计量校准合格的检测仪器(如拉力试验机、透湿仪、透气仪、气相色谱仪、微生物培养箱等),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测操作,记录检测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湿度、测试速度等)。
5.数据记录与分析:检测过程中实时、准确记录各项测试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检测完成后,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依据标准判定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6.报告编制:按照国家认可的检测报告格式,编制复合袋检测报告,内容包括委托方信息、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依据、检测数据、结果判定、检测结论等,确保报告信息完整、规范。
7.报告审核:检测报告需经三级审核,分别由检测人员自审、技术负责人审核、质量负责人批准,审核通过后加盖聚检通检测专用章和CMA、CNAS认可标识。
8.报告发放:审核合格的检测报告,通过邮寄、电子送达等方式发放给委托方,同时留存报告副本归档,委托方可凭样品编号查询报告真伪。
1.产品出厂检验依据:企业可将检测报告作为复合袋产品出厂合格的证明文件,确保出厂产品符合质量要求,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2.市场监督抽查使用: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时,可依据该检测报告核实产品质量状况,作为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参考。
3.电商平台入驻审核:复合袋生产企业或销售商入驻电商平台时,平台会要求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证明产品质量达标,满足平台入驻条件。
4.政府采购与招标依据:参与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项目时,检测报告是证明产品质量符合招标要求的必备材料,增强投标竞争力。
5.出口贸易通关凭证:复合袋产品出口时,海关及进口国相关部门可能要求提供检测报告,证明产品符合进口国质量安全标准,顺利通关。
6.产品质量纠纷仲裁证据:当复合袋出现质量问题引发供需双方纠纷时,检测报告可作为第三方权威证据,用于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判定责任归属。
7.企业产品质量改进参考:企业可根据检测报告中的数据,分析产品质量短板,针对性地优化生产工艺、原材料选择等,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8.食品接触用包装认证材料:生产食品接触用复合袋时,检测报告是申请SC(食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认证的必备材料,证明产品符合食品接触安全标准。
1.样品采集需具有代表性,严格按照产品批量随机抽样,抽样数量需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如批量≤10000个时,抽样数量不少于20个;批量>10000个时,抽样数量不少于30个),避免人为挑选样品影响检测结果客观性。
2.样品运输过程中需妥善包装,避免挤压、受潮、暴晒、高温或低温环境,保持样品原始状态,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变形或污染。
3.检测环境需符合标准要求,如物理性能检测环境温度控制在23±2℃、相对湿度50±5%,微生物检测需在无菌实验室进行,确保环境条件不影响检测结果。
4.所有检测仪器需定期经法定计量机构校准合格,校准证书在有效期内,检测前需对仪器进行调试,确保仪器精度满足测试要求。
5.检测标准需选用现行有效版本,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如GB/T10004-2020、GB4806.7-2016等),无国家标准时可选用行业标准或双方约定的企业标准,检测过程严格遵循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
6.检测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熟悉检测标准和仪器操作流程,上岗前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检测结果误差。
7.数据处理需按照标准规定的修约规则进行,保留合适的有效数字,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不随意篡改、编造数据。
8.检测报告有效期一般为1年,若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发生变更,需重新进行检测,更新检测报告。
9.样品留存需符合要求,检测完成后留存备份样品,留存时间不少于3个月,以备委托方提出复检需求时使用,留存样品需密封保存,避免变质或损坏。
10.委托方需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和检测需求,若隐瞒产品实际情况(如原材料成分、使用用途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使用场景不符,影响报告有效性。
1.费用构成:检测费用主要包括检测项目费、样品制备费、仪器使用费、数据处理费、报告编制费、审核费及税费,无额外隐形费用。
2.影响费用的因素:检测项目数量(检测项目越多,费用越高,如单项检测费用100-500元/项,全套检测费用1000-3000元/批);样品数量(样品数量超出标准要求时,需额外收取样品处理费);检测标准复杂度(特殊定制标准或进口标准检测,费用可能高于国标检测);检测周期(正常检测周期3-7个工作日,加急检测需收取20%-50%的加急费,1-2个工作日出报告);地域差异(聚检通全国统一收费标准,不受地域影响,报价透明)。
3.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及行业相关收费标准执行,聚检通根据委托方的检测项目、样品情况提供详细报价单,报价单明确各项费用明细,无强制捆绑消费。
4.付费方式:支持对公银行转账、在线支付(微信、支付宝)等方式,委托方需在检测实施前签订检测合同,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费用支付完成后启动检测工作。
5.费用优惠:长期合作客户、批量检测客户可享受聚检通的阶梯式优惠政策,具体优惠力度可协商确定。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