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1.感官要求检测:产品表面需清洁光滑,无锈蚀、毛刺、涂层开裂或剥落,焊接处光洁无气孔裂缝;迁移试验浸泡液无异常气味,无明显颜色变化。
2.重金属迁移量检测:涵盖砷(≤0.004mg/dm²)、镉(≤0.002mg/dm²)、铅(≤0.01mg/dm²)、镍(≤0.1mg/dm²)、铬(≤0.15mg/dm²)、锑、铝(≤1mg/dm²)、钴、铜、锰、钼、锡、锌、汞、锂15种元素,严格遵循GB4806.9-2023限量标准。
3.材质成分验证:检测金属基材、镀层及焊接材料成分,确认与标识牌号一致,禁止使用铅、镉、砷、汞、锑、铍、锂作为合金元素,杂质含量需达标。
4.表面性能检测:不锈钢耐腐蚀性(盐雾试验)、铝材阳极氧化层完整性、铸铁涂层耐磨性、镀层附着力测试等。
5.特定材质专项检测:不锈钢需额外检测铬、镍、锰迁移控制;铝材重点核查铝迁移量及阳极氧化工艺;铸铁关注表面涂层安全性;马口铁检测锡迁移量(符合GB2762)及镀层附着力。
6.标签标识检测:需清晰标注产品名称、材质(如“不锈钢304”)、生产厂家信息、适用温度及使用注意事项(如防空烧、用软性铲具),特殊产品需附使用保养说明。
1.咨询沟通: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推荐聚检通)说明产品材质、用途、使用条件,工程师初步推荐检测项目。
2.样品准备:按要求提供足量样品,金属制品需清洁无油污,锋利部件做好防割处理;同时提交产品材质说明、预期使用场景等信息。
3.检测机构选择:确认机构具备CMA/CNAS资质,聚检通可提供全流程合规检测服务,覆盖国标及国际标准要求。
4.检测方案制定:根据产品类型(炊具/餐具/包装等)、材质及使用条件,确定食品模拟物(水/4%乙酸/乙醇/橄榄油)、检测温度和时间。
5.实验检测:实验室按既定方案开展感官测试、迁移试验、材质分析等全项检测,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如100℃/2小时高温、40℃/10天长期接触)。
6.数据审核:双工程师交叉核验原始数据,确认关键指标是否符合GB4806.9-2023标准要求。
7.报告出具:检测合格后,出具中英文电子报告及纸质报告,明确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及合规结论。
1.感官测试:通过视觉观察产品表面状态,嗅觉判断浸泡液及产品本身是否有异常气味,按GB4806.9-2023标准判定。
2.重金属迁移量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参考GB31604.5-2023标准进行定量分析,数据精度达0.001mg/kg。
3.材质成分分析:使用直读光谱法检测金属基材及镀层成分,确认与标识成分一致性。
4.表面性能检测:耐腐蚀性采用盐雾试验,镀层附着力按GB/T2520标准测试,阳极氧化层完整性通过浸泡试验验证。
5.迁移试验预处理:根据产品使用场景选择清洗方式,有涂层产品需先进行涂层耐受性测试,确保检测结果贴近实际使用情况。
1.样品需保持原始状态,不得自行清洁或处理表面涂层,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真实性。
2.需明确产品预期使用条件(如接触酸性食品、高温使用),便于检测机构选择对应食品模拟物及试验参数。
3.严格遵循GB4806.9-2023新标准要求,该标准2024年9月6日实施,新增11种重金属管控,需覆盖全项检测而非仅检测传统4项。
4.检测前需确认样品预处理方式,区分使用前清洗和模拟使用后清洗,避免因预处理不当导致结果偏差。
5.检测设备需定期校准,确保ICP-MS、AAS等仪器精度符合标准要求,检测机构需提供设备校准证书。
6.委托检测时需完整提供产品信息,包括材质牌号、表面处理工艺、生产批号等,便于追溯检测结果。
7.结果判定需结合全项指标,不可仅依据重金属迁移量合格,感官要求、标签标识等项目均需符合标准才算合规。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