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1. 外观质量检测
检测瓷器整体造型是否规整,有无变形、歪斜等问题,比如碗口是否圆整、瓶身是否笔直。
检查釉面质量,包括釉面光泽度是否均匀,有无脱釉、剥釉、开裂、气泡、针孔、杂质斑点等缺陷。
查看纹饰细节,确认纹饰是否清晰完整,有无模糊、断线、错印、漏印等情况,颜色是否均匀无色差。
检测口沿、底足等易损部位,有无磕碰、缺角、毛边等损伤,底足平整度是否达标,放置时是否稳固。
2. 材质成分检测
分析胎体成分,通过专业仪器检测胎土中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判断胎体材质类型(如高岭土胎、瓷石胎等)。
检测釉料成分,确定釉料中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等助熔剂及着色剂(如氧化铁、氧化铜)的含量,明确釉料配方。
对于含彩瓷件,检测彩绘层成分,确认是否含有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以及有机颜料的种类和含量。
3. 理化性能检测
热稳定性检测,将瓷器在规定温度下(如 200℃)加热后,迅速放入常温水中,观察是否出现开裂、剥落,评估其抵抗温度骤变的能力。
机械强度检测,通过抗压、抗折试验,检测瓷器承受外力的能力,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受力值,判断其耐用性。
吸水率检测,将瓷器烘干至恒重后称重,再完全浸泡在水中 24 小时,取出擦干后再次称重,计算吸水率,评估其致密性(吸水率越低,瓷质越致密)。
耐腐蚀性检测,将瓷器分别浸泡在酸性溶液(如 4% 乙酸)、碱性溶液(如 0.1% 氢氧化钠)中规定时间,观察釉面是否出现腐蚀、变色、剥落,评估其抗酸碱能力。
4. 安全性检测
重金属溶出量检测,按照国家标准(如 GB 12651-2023《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安全要求》),模拟瓷器接触食物的场景(如盛放水、酸性食物),检测浸泡液中铅、镉、砷、锑等重金属的溶出量,判断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有害物质释放检测,对于有特殊工艺(如低温釉上彩)的瓷器,检测使用过程中是否释放甲醛、苯等有机有害物质,确保对人体无害。
1. 委托受理阶段
委托方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如聚检通),说明瓷器检测需求,包括检测项目(如外观、成分、安全性等)、检测依据标准(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客户自定义标准)。
检测机构向委托方提供《瓷器检测委托单》,委托方需填写瓷器基本信息(如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 / 产地、样品状态)、委托单位信息(名称、联系方式、地址)及检测要求。
检测机构审核委托单信息,确认检测项目是否可行、标准是否明确,若有疑问及时与委托方沟通调整;审核通过后,双方确认检测费用、检测周期,签订检测委托协议。
2. 样品接收阶段
委托方将瓷器样品送至检测机构指定地点,或通过物流邮寄(需做好防震、防损包装),并附带填写完整的委托单。
检测机构样品管理员核对样品信息与委托单是否一致,包括样品数量、规格、外观状态(有无预先损伤),并拍摄样品照片留存(正面、侧面、底足、缺陷部位等),记录样品接收时间。
双方共同确认样品状态后,在《样品接收登记表》上签字确认,样品管理员将样品编号,转入检测区域妥善存放(避免碰撞、潮湿、阳光直射)。
3. 检测实施阶段
检测工程师根据委托单中的检测项目,制定具体检测方案,准备所需仪器设备(如 X 射线荧光光谱仪、热稳定性试验箱、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并确认仪器已完成校准(校准证书在有效期内)。
按照检测方案逐步开展检测:外观检测通过目视、卡尺、平整度仪等工具完成;成分检测使用 X 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进行无损或微损分析;理化性能、安全性检测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流程(SOP),做好每一步数据记录。
检测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如样品损坏、数据偏离预期),立即停止检测,记录异常现象,及时与委托方沟通,确定后续处理方案(如补样、调整检测方法)。
4. 结果审核阶段
检测工程师完成所有项目检测后,整理原始数据,计算检测结果(如吸水率、重金属溶出量),并与对应的标准限值对比,判断是否合格,形成初步检测报告。
初级审核员审核报告内容,包括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标准依据、原始数据、计算过程、结果判定是否准确完整,若有错误或遗漏,返回检测工程师修正。
高级审核员(或技术负责人)进行二次审核,重点审核检测方法的合规性、结果判定的合理性,以及报告整体的逻辑性,审核通过后签字确认。
5. 报告出具阶段
检测机构按照规范格式打印正式检测报告,报告需包含检测机构名称、资质标识(CMA、CNAS)、委托方信息、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数据、结果判定、检测日期、报告编号等核心内容,并加盖检测机构公章和骑缝章。
检测报告通过邮寄、电子版(加密)等方式交付委托方,委托方收到报告后,核对信息是否无误,如有疑问可在 7 个工作日内联系检测机构咨询。
检测机构将检测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委托单、样品照片、仪器校准证书等资料整理归档,保存期限不少于 5 年(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便于后续追溯。
1. 样品相关注意事项
样品取样需具有代表性,若委托检测的是批量瓷器(如同一批次生产的餐具),需按照标准规定的抽样比例选取样品(如每批次抽取 3-5 件),避免仅选取外观完好的样品,导致检测结果无法反映整体质量。
样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需做好保护,使用泡沫、气泡膜等缓冲材料包裹,避免碰撞、挤压;存放环境需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 15-25℃,相对湿度 50%-70%,防止样品受潮、发霉或釉面受损。
对于珍贵瓷器(如古董瓷、收藏级瓷),委托方需提前告知检测机构样品的价值和特殊性,检测机构将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如 X 射线荧光光谱无损分析),避免对样品造成损伤;若必须进行微损检测(如胎体成分分析需取少量样品),需提前与委托方签订微损同意书,明确责任。
2. 检测过程注意事项
检测需严格遵循标准依据,无论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是国际标准(如 ISO 标准),检测工程师必须按照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方法、仪器要求、操作步骤开展检测,不得随意更改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仪器设备需定期校准和维护,检测所用仪器(如光谱仪、试验机)需由具备资质的计量机构定期校准,校准周期根据仪器类型确定(如每年 1 次),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日常使用中需做好仪器清洁、保养,记录使用情况,避免因仪器误差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检测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检测工程师需持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如材料检测工程师证),熟悉瓷器检测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岗前需经过机构内部培训和考核,确保能熟练操作仪器、处理检测数据。
3. 委托方配合注意事项
委托方需提供真实、完整的样品信息,包括瓷器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工艺类型(如釉上彩、釉下彩)、使用用途(如接触食物、装饰用)等,若隐瞒关键信息(如非食品接触类瓷器冒充食品接触类检测),导致检测结果错误或后续使用风险,责任由委托方承担。
检测过程中,委托方需积极配合检测机构的沟通需求,如检测机构发现样品与委托信息不符、或需补充样品时,委托方需在规定时间内回应并处理,避免延误检测周期。
委托方需按时支付检测费用,按照检测委托协议约定的时间和金额支付费用,若逾期未支付,检测机构有权暂停检测或延迟出具报告,由此产生的责任由委托方承担。
4. 报告使用注意事项
检测报告仅对受检样品负责,委托方不得将报告用于非受检样品的质量证明,也不得擅自复制、篡改报告内容(如修改检测数据、伪造合格结论),若违规使用导致纠纷,检测机构不承担责任。
注意检测报告的有效期,一般情况下,瓷器检测报告的有效期为 1 年(若瓷器储存环境良好、未经过使用或损坏,可适当延长,但建议重新检测确认);对于批量生产的瓷器,若生产工艺、原材料发生变化,需重新委托检测,原报告不再有效。
若委托方对检测结果有异议,需在收到报告后 15 个工作日内,向检测机构提交书面异议申请,说明异议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检测机构将在收到申请后 7 个工作日内复核,若确属检测误差,将免费重新检测并出具更正报告;若异议不成立,将向委托方出具异议回复说明。
1. 产品质量判定应用
生产企业可通过检测报告判定瓷器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如生产餐具的企业,依据检测报告中重金属溶出量、吸水率等数据,确认产品是否符合 GB 12651-2023 等国家标准,合格产品方可出厂,不合格产品需返工或销毁,避免流入市场。
第三方质检机构(如市场监管部门委托的机构)可依据检测报告,对市场上销售的瓷器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判定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如重金属超标、强度不达标),为质量监管提供依据。
2. 市场准入应用
瓷器产品进入商场、超市、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销售时,平台或商家会要求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证明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尤其是食品接触类瓷器(如碗、盘、杯子),必须提供重金属溶出量合格的检测报告,否则无法入驻或上架销售。
瓷器产品出口时,需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如欧盟 EU No 10/2011 法规、美国 FDA 标准),企业需委托具备国际认可资质(如 CNAS)的检测机构(如聚检通)出具检测报告,作为海关清关、进口国市场准入的凭证。
3. 贸易交易应用
在瓷器贸易(尤其是批量采购、进出口贸易)中,买卖双方可将检测报告作为合同附件,明确产品质量要求,避免因质量争议产生纠纷;若买方对产品质量有疑问,可依据检测报告要求卖方承担责任(如退货、赔偿)。
对于古董瓷器、收藏级瓷器的交易,检测报告可作为鉴定依据,通过检测胎体成分、釉料年代、制作工艺等,判断瓷器的真伪、年代(如明清瓷、现代仿品),为交易定价提供参考,减少造假、以次充好的风险。
4. 维权理赔应用
消费者购买瓷器后,若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使用时开裂、重金属超标导致健康问题),可凭检测报告向商家或生产企业维权,要求退换货、赔偿损失;若商家拒绝,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检测报告将作为维权的关键证据。
瓷器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因第三方原因(如物流损坏、仓储不当)导致质量问题,委托方可出具检测报告,证明瓷器损坏情况及原因,向责任方索赔。
5. 科研教学应用
科研机构开展瓷器相关研究(如古代陶瓷工艺复原、新型瓷材料研发)时,可通过检测报告获取瓷器的成分、性能数据,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推动陶瓷技术的创新。
高校陶瓷专业、文物修复专业教学中,可将检测报告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瓷器检测的流程、方法和标准,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