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1. 功效成分含量检测
需覆盖所有美白祛斑相关活性成分,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烟酰胺(检测范围 0.1%-10%,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4 年版)方法测定)、熊果苷(α- 熊果苷、β- 熊果苷,检测下限 0.05%)、维生素 C 及其衍生物(抗坏血酸葡糖苷、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需区分不同衍生物的检测方法)、传明酸(检测精度 ±0.02%)、曲酸(避免假阳性干扰,需结合高效液相色谱 -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光甘草定(检测下限 0.01%,需用固相萃取前处理)、4 - 丁基间苯二酚(合规含量范围内定量,上限 0.05%)、苯乙基间苯二酚(检测范围 0.01%-0.1%)。
2. 安全性指标检测
(1)重金属检测:铅(限值≤10mg/kg,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汞(限值≤1mg/kg,采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砷(限值≤2mg/kg,采用氢化物发生 - 原子荧光光谱法)、镉(限值≤5mg/kg,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需确保所有可能存在的重金属种类均覆盖;
(2)微生物指标检测:菌落总数(限值≤1000CFU/g 或 1000CFU/mL,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CFU/g 或 100CFU/mL,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均不得检出,按《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T 38457-2020)执行);
(3)禁限用物质检测:糖皮质激素(41 种常见种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抗生素(氯霉素、甲硝唑等 15 种,检测下限 0.01μg/g)、防晒剂(若产品含防晒成分,需检测苯扎氯铵、二苯酮 - 3 等 27 种合规防晒剂的含量,确保在限值内)。
3. 功效验证检测
(1)人体功效评价:招募符合要求的受试者(年龄 18-55 岁,色斑类型包括黄褐斑、雀斑、晒斑等,排除敏感肌、孕妇等特殊人群),试用周期至少 28 天(部分长效功效需延长至 56 天),检测指标包括肤色 L值(反映亮度,每 7 天测 1 次,计算提升幅度)、色斑面积(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计算减少比例)、色斑颜色深度(用分光光度计测 a值,反映红色调变化),同时记录受试者主观评价(皮肤泛红、刺痛等不良反应);
(2)体外功效实验:酪氨酸酶抑制率检测(采用 L - 酪氨酸为底物,测定不同浓度样品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判断美白潜力)、黑色素生成抑制实验(用 B16 黑色素瘤细胞,检测样品对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计算抑制率)、自由基清除实验(DPPH 法或 ABTS 法,检测样品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反映抗氧化功效)。
1. 样品接收与登记
(1)接收要求:检查样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泄漏、无破损),样品数量是否满足检测需求(至少提供 3 份平行样品,每份重量 / 体积≥50g/mL,若需留样需额外增加 1 份),委托方需提供产品配方表(标注所有成分及含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登记操作:在检测系统中录入委托单位名称、联系人及电话、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检测项目(需与委托方确认是否含全项检测或特定项目)、接收日期,给每份样品贴唯一标识号(避免混淆),同时填写《样品接收单》由委托方签字确认。
2. 检测前准备
(1)样品前处理:固体样品(如面霜、面膜膏体)需用均质机研磨至均匀状态,液体样品(如精华液、爽肤水)需摇匀,若样品含油相成分需用适当溶剂(如甲醇、乙腈)萃取,确保目标物质完全溶解;
(2)试剂与设备准备:所有检测试剂需在有效期内(标注开封日期和失效日期),如甲醇需用色谱纯,标准品(如烟酰胺标准品)需溯源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设备需提前校准,如高效液相色谱仪需用标准品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分离度≥1.5,拖尾因子 0.9-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需用空白试剂验证基线稳定性。
3. 具体项目检测
(1)功效成分检测:按对应方法操作,如烟酰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 C18,流动相甲醇 - 水 = 5:95,检测波长 261nm),光甘草定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离子源为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
(2)安全性指标检测:重金属检测前需对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加入硝酸 - 过氧化氢混合液,在微波消解仪中按程序升温),微生物检测需按无菌操作称取 10g 样品,加入 90mL 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接种培养;
(3)功效验证检测:人体实验需在符合《化妆品人体安全性与功效评价检验机构技术要求》的实验室进行,体外实验需严格控制培养温度(37℃)、CO2 浓度(5%)。
4. 数据处理与审核
(1)数据计算:按标准公式计算含量(如外标法:含量 =(样品峰面积 × 标准品浓度)/(标准品峰面积 × 样品称样量)),功效指标计算变化率(如肤色 L值变化率 =(试用后 L值 - 试用前 L值)/ 试用前 L值 ×100%);
(2)数据审核:由初级检测员整理原始数据,中级检测员复核计算过程(确保无公式错误、单位换算正确),高级检测员审核检测方法合规性、数据有效性(如异常值需重新检测验证),所有审核需签字确认。
5. 检测报告编制与发放
(1)报告编制:内容需包含委托单位信息、产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标准号、检测结果(含具体数值、限值对比)、结论(如 “该样品烟酰胺含量为 2.5%,符合配方标注;重金属铅含量<1mg/kg,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报告需加盖 CMA 认证标志和检测机构公章;
(2)报告发放:可提供纸质报告(邮寄至委托方指定地址)和电子报告(发送至委托方邮箱),同时留存报告副本(纸质和电子版本均保存,保存期限≥5 年)。
1. 样品采集与保存
(1)采集要求:若为批量产品,需按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样品(如批量>100 件时,抽样数量≥3 件),采集时需避免污染(使用无菌采样工具,采样环境为洁净区);
(2)保存条件:根据产品类型确定保存方式,水剂、精华类样品需冷藏(2-8℃),膏霜类样品可常温保存(20-25℃),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30℃),保存期间需定期检查样品是否变质(如出现异味、分层、发霉),若变质需及时通知委托方重新送样。
2. 检测环境控制
(1)理化检测环境:温湿度需控制在 20±2℃、湿度 40%-60%,避免气流干扰(如远离通风口),检测台面需清洁(每次实验后用乙醇擦拭),试剂存放区需分类(酸类、有机溶剂、标准品分开存放,标注危险品标识);
(2)微生物检测环境:需在无菌实验室进行,洁净度达到百级(局部洁净区),实验前需对实验室进行灭菌(紫外线照射 30 分钟,或用臭氧消毒),操作人员需穿无菌服、戴无菌手套和口罩,避免人员污染。
3. 检测试剂与设备
(1)试剂管理:试剂需按性质存放(如易挥发试剂存于通风橱,剧毒试剂双人双锁管理),每次使用需记录使用量和剩余量,过期试剂需按危废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2)设备管理:设备需制定校准计划(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每 3 个月校准 1 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每 6 个月校准 1 次),日常使用前需检查设备状态(如电源、压力、温度是否正常),使用后需清洁维护(如色谱柱冲洗、进样针清洗),出现故障需及时报修并记录故障原因和维修情况。
4. 检测操作规范性
(1)人员要求:操作人员需持相关资质证书(如化学检验员职业资格证、化妆品人体功效评价员证书),定期参加培训(如新标准更新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熟悉所操作项目的标准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操作要求:严格按标准步骤操作,如微波消解需按设定程序升温(不可随意调整),微生物接种需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避免气溶胶扩散),若操作失误(如样品洒落、试剂加错),需立即停止实验,重新取样检测,并记录失误原因。
5. 数据记录与保存
(1)记录要求:所有检测过程需实时记录(不可事后补记),记录内容包括样品标识号、检测日期、操作人员、试剂批号、设备编号、原始数据(如峰面积、吸光度)、异常情况(如设备临时故障),记录需清晰、准确,不可涂改(若需修改,需划改并签字注明修改日期);
(2)保存要求:原始记录需纸质存档(装订成册,标注档案号)和电子存档(加密存储,定期备份),保存期限需符合法规要求(至少 5 年),禁止随意销毁或篡改记录。
6. 检测机构选择
需选择具备合法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推荐 “聚检通”:该机构持有 CMA(中国计量认证)和 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双认证,检测项目覆盖美白祛斑产品全项指标(功效、安全、验证);拥有 10 年以上化妆品检测经验的专业团队(含高级工程师 5 名、中级检验员 15 名);检测周期可控(常规项目 3-7 个工作日,加急项目 1-3 个工作日);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可用于监管检查、电商入驻等场景,且提供后续技术咨询服务(如报告解读、不合格项改进建议)。
1. 企业产品出厂检验依据
企业在产品出厂前,需依据检测报告确认产品质量:若报告显示功效成分含量符合配方设计、安全性指标达标、功效验证合格,方可允许产品出厂;若报告提示某项指标不合格(如重金属超标、功效成分不足),需暂停出厂,排查原因(如原料问题、生产工艺问题),整改后重新送检,确保出厂产品 100% 合规,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投诉或退货。
2. 电商平台入驻审核材料
在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等平台入驻销售美白祛斑产品时,平台会要求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需提交聚检通等合规机构出具的、带 CMA 标志的报告,报告需包含平台指定的检测项目(如功效成分、重金属、微生物);平台会审核报告真实性(通过查询 CMA 认证编号、检测机构资质),审核通过后方可上架产品,若无法提供合格报告,将无法入驻或面临下架处罚。
3. 化妆品监管部门监督检查佐证
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在开展化妆品专项检查(如美白祛斑产品质量抽检、飞行检查)时,企业需出示检测报告:报告可证明产品生产过程符合法规要求、质量达标,若监管部门现场抽样检测,企业可提供前期第三方报告作为对比参考;若监管检测结果与第三方报告一致,可减少后续处罚风险;若出现不一致,可协助排查差异原因(如抽样批次不同、检测方法差异)。
4. 产品配方优化与质量改进参考
企业可根据检测报告结果优化产品配方:若报告显示某功效成分检测值低于配方标注(如设计烟酰胺含量 3%,实际检测 2%),可调整原料添加量或更换原料供应商;若报告提示某批次产品微生物超标,可改进生产车间洁净度、优化灭菌工艺(如延长灭菌时间、提高灭菌温度);若功效验证显示色斑改善效果不佳,可增加有效成分种类(如搭配传明酸与维生素 C 衍生物),提升产品竞争力。
5. 消费者信任建立与市场推广支撑
在产品包装、宣传页面(如官网、电商详情页)展示检测报告关键信息(如 “经聚检通检测,烟酰胺含量 2.5%,色斑面积 28 天减少 15%”),可增强消费者信任:消费者在购买美白祛斑产品时,会关注产品安全性和功效性,检测报告作为客观证据,能降低消费者顾虑(如担心重金属伤害、无效产品);同时,报告可作为市场推广素材(如线下展会展示、短视频科普),帮助产品区别于无检测报告的竞品,提升市场占有率。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