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1.外观质量检查:对口罩的基本外观进行评估,确保无破损、污渍等明显缺陷。同时检查口罩结构的完整性,包括鼻夹、口罩带等部件的配置情况。
2.尺寸偏差测量: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精确测量口罩的外形尺寸及各部位尺寸,确保符合规定范围。
3.过滤效率测试:这是口罩最核心的检测项目之一,主要包括细菌过滤效率和颗粒物过滤效率。例如,医用防护口罩要求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而医用外科口罩对细菌过滤效率的要求通常不低于95%。
4.呼吸阻力测试:衡量口罩对佩戴者呼吸的影响程度。包括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测试,确保口罩在有效防护的同时不会造成过大呼吸负担。
5.微生物指标检测:对口罩的卫生性能进行评估,主要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黄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等微生物指标。
6.合成血液穿透测试:专门针对医用外科口罩和防护口罩的检测项目,模拟血液喷溅场景,评估口罩的防血液渗透能力。
7.阻燃性能测试:评估口罩材料的阻燃特性,确保在特殊环境下不会因易燃而导致安全隐患。
8.鼻夹性能测试:检测口罩鼻夹的固定力和耐久性,确保其能有效固定口罩并适应不同鼻型。
9.口罩带强度测试:评估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牢固程度,要求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10.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针对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的医用口罩,检测其残留量是否在安全范围内。
11.密合性测试:通过志愿者实际佩戴,评估口罩与脸部的贴合程度。测试时志愿者需完成正常呼吸、左右转头、深呼吸、说话等六个标准动作,以确保口罩在实际使用中的防护效果。
12.生物学评价:包括细胞毒性、皮肤刺激、迟发型超敏反应等生物相容性测试项目。
1.咨询与申请:联系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如聚检通),说明检测需求并提供产品基本信息。机构将根据产品类型和用途推荐适用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2.送样准备:根据检测机构的要求准备适量样品。通常每种型号口罩需准备20个以上样品,确保样品从同一批次中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
3.资料提交:提供必要的企业资质文件和产品技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产品说明书、技术规格书等。
4.合同签订与费用支付:与检测机构确认检测项目、周期和费用后签订委托检测合同,并按照约定支付检测费用。
5.样品接收与登记:检测机构对送检样品进行验收,核对样品信息与申请资料的一致性,并对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
6.实验室检测:样品分配至各专业实验室,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7.数据审核与报告编制:检测完成后,专业人员对检测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完整、准确。随后编制检测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检测项目、结果和结论。
8.报告审核与批准:检测报告经过多层审核,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后正式批准签发。
9.报告交付:向客户交付正式的检测报告,可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
1.样品预处理:按照标准要求,对口罩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温度湿度平衡处理,以消除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外观检查:在标准光照条件下,用肉眼观察口罩的外观质量,包括形状、表面洁净度、对称性等。
3.结构尺寸测量:使用卡尺、卷尺等量具精确测量口罩的外形尺寸和各部件尺寸,记录测量数据。
4.过滤效率测试:将口罩样品固定在滤料测试仪上,发生气溶胶并使其通过口罩材料,通过光学粒子计数器测定上下游粒子浓度,计算过滤效率。
5.呼吸阻力测试:将口罩样品安装在专用夹具上,以规定气流通过样品,测量其两端的压力差,得出呼吸阻力值。
6.微生物检测:在无菌环境下,从口罩上取样并接种到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计数菌落,评估微生物指标。
7.合成血液穿透测试:将口罩样品固定在支撑装置上,在一定距离外以特定压力将合成血液喷射到口罩上,观察内侧面是否有液体渗透。
8.口罩带强度测试:使用拉力试验机,以规定速度对口罩带施加拉力,记录断裂时的力值,检验连接点是否牢固。
9.密合性测试:选取合适面型的志愿者,按照使用说明佩戴口罩,进行正常呼吸、左右转头、上下点头、说话、弯腰和正常呼吸六个动作,计算适合因子。
10.数据记录与处理:详细记录每个测试步骤的结果数据,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1.产品注册与备案:医疗器械类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在进行产品注册或备案时,必须提交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2.市场准入凭证:检测报告是口罩产品进入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销售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入医院、药店等专业销售渠道的通行证。
3.政府采购项目:参与政府医疗物资采购或储备项目时,合格的产品检测报告是基本的资质要求。
4.出口合规证明:口罩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时,检测报告可证明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满足国际贸易中的质量要求。
5.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生产企业可利用检测报告评估自身产品质量水平,为改进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6.产品质量追溯:检测报告是产品质量的重要见证材料,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
7.消费者信心建立:向消费者展示权威的检测报告,可以增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心,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8.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市场监管部门在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时,会将企业提供的检测报告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1.机构资质确认:选择检测机构时,务必确认其具备相应的计量认证(CMA)和实验室认可(CNAS)资质,确保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2.标准适用性:根据口罩的具体类型和用途选择正确的检测标准,如医用防护口罩适用GB19083-2010标准,日常防护型口罩适用GB/T32610-2016标准。
3.样品代表性:送检样品应从同一批次、不同位置随机抽取,确保样品能够代表整个批次产品的质量状况。
4.样品数量充足:根据检测项目数量准备足够的样品,一般每种型号口罩需准备20个以上样品,以满足不同项目的测试需求。
5.信息准确完整:提供准确完整的委托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等,确保检测报告信息真实可靠。
6.检测周期规划:了解检测所需时间(通常为3-7个工作日),为产品上市或报批留出充足时间。如有加急需求,提前与检测机构沟通。
7.项目选择合理:根据产品特点和目标市场要求,选择必要的检测项目,避免过度检测或漏检关键项目影响产品评价。
8.报告有效性理解:理解检测报告仅对送检样品负责的特性,定期更新检测报告以持续监控产品质量变化。
9.报告保管与使用:妥善保管检测报告原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核对报告信息与产品一致性,避免误用或滥用。
10.不合格项整改:如检测中出现不合格项,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整改完成后重新送样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