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太阳镜的检测内容涵盖八个主要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技术指标和要求。表面质量和内在疵病检查镜片表面是否有划痕、气泡、杂质等缺陷,确保镜片完美无瑕。顶焦度偏差检测镜片屈光度,保证平光太阳镜不会意外带有屈光度数。光学中心和棱镜度允差确保镜片光学中心的准确性,避免因棱镜效应导致视觉疲劳。眼镜架外观质量检查镜架表面的光滑度、镀层质量以及是否有瑕疵。太阳镜装配精度与整形要求涉及镜片与镜架的吻合度、左右镜片的对称性以及佩戴舒适度。透射性能是太阳镜最核心的指标,包括可见光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和交通信号识别能力。镜片抗冲击性测试镜片的耐用性,尤其是对树脂镜片的要求更为严格。标识检查产品标注是否规范完整,包括产品名称、类别、执行标准等信息。
根据QB/T2457标准要求,太阳镜的检测需符合多项国家标准。表面质量和内在疵病应符合GB10810的规定,镜架要求应符合GB/T14214标准,装配精度与整形要求需满足GB13511的要求。透射特性方面,镜片的光透射比应按其分类符合标准指标,紫外线透射比也是关键指标。对于特殊功能太阳镜,如驾驶镜、偏光镜等,还有额外的检测要求。
太阳镜检测流程可分为四个主要环节。申请环节需要填写检测申请表,提供产品信息、公司资料和检测需求,明确检测项目和标准。样品提交环节要求准备足够数量的样品(通常为3-5副完整包装的产品),包括包装、说明书齐全,确保样品与大批量生产产品一致。检测环节由实验室接收样品后安排测试,根据标准完成全部项目检测,通常需要5-7个工作日。报告出具环节包括检测完成后生成正式报告,报告需经审核批准后生效,最终以电子版和纸质版形式交付。
对于急需检测报告的客户,部分机构提供加急服务,可将周期缩短至3-5个工作日,但可能产生额外费用。检测过程中若出现不合格项目,实验室会通知客户并安排复检,复检通常只需针对不合格项目进行。
太阳镜检测包含一系列精细的实验室操作步骤。样品登记与确认是第一步,实验室收到样品后核对样品信息与申请单是否一致,检查样品状态是否完好,然后给样品分配唯一性标识编号。预处理环节将样品在检测环境中放置足够时间(通常24小时),使样品温度、湿度与环境一致,避免环境因素影响结果。光学性能检测包括使用焦度计测量顶焦度偏差,用棱镜度仪器检测光学中心和棱镜度允差,通过专业设备检查镜片表面质量和内在疵病。机械性能测试包括使用特定装置测试镜片抗冲击性(16克钢球从1.27米高度自由落体冲击),检查镜架的耐用性和弹性,评估装配精度和整形要求。透射性能测试是核心环节,使用光谱透射比测量系统检测光透射性能,测试紫外线透射比是否符合防紫外线要求,评估交通信号识别能力(色极限和透射比特性)。数据记录与分析环节记录所有检测原始数据,由专业人员审核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生成检测报告草案。报告审核与批准需要授权签字人最终审核报告,报告加盖检测机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最终报告交付客户。
整个检测过程中,实验室需遵循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设备需定期校准,环境条件需满足标准要求。
选择检测机构时,首要确认其是否具备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资质,这些资质意味着机构的技术能力得到官方认可。还应了解机构在太阳镜检测领域的经验积累和专业设备情况,优先选择专门从事眼镜检测的实验室。避免选择那些声称"包过"或异常低价的机构,正规检测机构不会承诺必然合格的结果。
样品准备需注意以下要点。样品应代表大批量产品的质量水平,不能特意挑选"完美"样品。样品数量通常需要3-5副完整包装产品,包括包装盒、说明书和标签等。特殊类型的太阳镜(如偏光镜、驾驶镜、变色镜)需提前说明,以便安排特定检测项目。样品寄送前应做好防护包装,避免运输途中损坏。
检测报告本身也需仔细审读。报告应有唯一性编号和页码标识,确保完整可追溯。报告应明确标注检测标准和项目,与产品宣称的规格相符。报告应有批准人签字和检测机构盖章,否则无效。报告数据与结论应吻合,不能自相矛盾。最终应妥善保存报告原件,作为产品质量的证据。
对于需要进入特定市场的产品,还需注意不同地区的标准差异。国内市场主要采用QB/T2457标准,欧盟市场需符合EN1836标准,美国市场需满足ANSI Z80.3标准。检测报告的有效期通常为一年,超过期限需重新检测。产品发生重大设计变更时,即使未满一年也需重新检测。
聚检通作为权威检测平台,与全国多家获得资质的检测机构保持合作,能根据客户具体需求推荐最合适的检测方案,避免客户在机构选择上走弯路。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