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 GB 38755-2019《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解读:
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发布与实施时间:2019 年 12 月 31 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自 2020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主管部门与归口部门:全国电力调节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主管部门为国家能源局。英文标准名:Code on security and stability for power system。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参与起草。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020,中国标准分类号(CCS)为 F21。
二、标准内容
总体要求:规定电力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备用容量,备用容量分配要合理且有必要的调节手段。强调合理电网结构和电源结构的重要性,要求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需要,有较大抗扰动能力等。电网结构:明确受端系统建设要加强内部最高一级电压网络联系等;电源接入应根据电源地位和作用接入相应电压等级网络;负荷接入需考虑对电能质量和安全稳定的影响等;还提出了电网分层分区原则及电力系统间互联的要求。网源协调:电源及动态无功功率调节设备的参数选择必须与电力系统相协调,其性能要满足稳定运行要求。电源侧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配置与整定应与发电设备及电力系统相协调等。防止电力系统崩溃:规划电网结构应合理分层分区,设置解列点并装设自动解列装置。要考虑最严重故障情况,合理安排自动低频减负荷顺序和数值等。安全稳定标准:包括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储备标准、承受大扰动能力的安全稳定标准以及特殊情况要求等。计算分析:涵盖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任务与要求、静态安全分析、静态稳定计算分析、暂态功角稳定计算分析等多方面内容。
三、标准应用场景
规划设计阶段:可用于指导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如确定合理的电网结构、电源布局等,确保从规划源头满足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例如,根据标准确定变电站、输电线路的布局和建设规模,以及电源的接入点和容量配置。建设阶段:指导电力系统建设,确保基建计划落实与安全稳定相关的要求,一次性设备投入运行时,相应的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等二次设备同步投入运行。运行阶段:帮助运行人员全面分析系统特点,确定稳定运行限额,审核相关设备和措施是否满足要求,制定事故预案等。如在日常运行中,依据标准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稳定问题,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生产技术与科研试验:为生产技术工作提供依据,组织落实安全稳定措施和设备参数试验等。同时,科研试验可依据标准研究优化电源与电网结构的技术措施,改进安全稳定计算分析方法等。
四、总结
GB 38755-2019《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涵盖从规划设计到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其实施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防止系统崩溃、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