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物理指标检测,包括水温,需检测井水在不同时段的温度变化,正常情况下井水温度相对稳定,一般在 10 - 20℃之间;浑浊度,采用散射法测定,单位为 NTU,生活饮用水浑浊度应不超过 1NTU;颜色,通过铂钴标准比色法检测,生活饮用水颜色应不超过 15 度;臭和味,采用感官检验法,生活饮用水不应有异味、异臭;肉眼可见物,直接通过视觉观察,生活饮用水不应有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悬浮物等杂质。
化学指标检测,涵盖 pH 值,使用 pH 计测定,生活饮用水 pH 值应在 6.5 - 8.5 之间;总硬度(以 CaCO₃计),采用 EDTA 络合滴定法,生活饮用水总硬度应不超过 450mg/L;铁,使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铁含量应不超过 0.3mg/L;锰,采用过硫酸铵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锰含量应不超过 0.1mg/L;铜,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铜含量应不超过 1.0mg/L;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锌含量应不超过 1.0mg/L;挥发酚类(以苯酚计),使用 4 - 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类含量应不超过 0.002mg/L;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采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含量应不超过 0.3mg/L;硫酸盐,使用重量法或离子色谱法,生活饮用水中硫酸盐含量应不超过 250mg/L;氯化物,采用硝酸银滴定法或离子色谱法,生活饮用水中氯化物含量应不超过 250mg/L;溶解性总固体,使用重量法,生活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应不超过 1000mg/L;耗氧量(以 O₂计),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生活饮用水中耗氧量应不超过 3mg/L,特殊情况下不超过 5mg/L。
微生物指标检测,包含总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每 100mL 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生活饮用水中耐热大肠菌群每 100mL 不得检出;大肠埃希氏菌,采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生活饮用水中大肠埃希氏菌每 100mL 不得检出;细菌总数,采用平皿计数法,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每 mL 不得超过 100CFU。
毒理学指标检测,有砷,使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砷含量应不超过 0.01mg/L;镉,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镉含量应不超过 0.005mg/L;铬(六价),使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铬(六价)含量应不超过 0.05mg/L;铅,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铅含量应不超过 0.01mg/L;汞,使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或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汞含量应不超过 0.001mg/L;硒,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或二氨基萘荧光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硒含量应不超过 0.01mg/L;氰化物,使用异烟酸 - 吡唑酮分光光度法,生活饮用水中氰化物含量应不超过 0.05mg/L;氟化物,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应不超过 1.0mg/L;硝酸盐(以 N 计),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或离子色谱法,生活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应不超过 10mg/L,特殊情况下不超过 20mg/L;三氯甲烷,采用气相色谱法,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应不超过 0.06mg/L;四氯化碳,采用气相色谱法,生活饮用水中四氯化碳含量应不超过 0.002mg/L。
检测委托,检测需求方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如聚检通)取得联系,明确井水检测的目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等需求,填写检测委托单,委托单需包含委托方信息、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标准、报告交付要求等内容,并提交给检测机构。
样品采集,检测机构安排专业采样人员携带符合标准的采样设备和容器前往井水采样地点,采样前对采样设备和容器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无污染;采样时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如《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 5750.2 - 2023)进行操作,根据检测项目确定采样量,同时记录采样时间、地点、井水水位、周边环境等信息;采样完成后,对样品进行封装、标记,确保样品信息清晰、完整,并按照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防止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发生性质改变。
样品接收与登记,检测机构样品接收人员对送达的井水样品进行核对,检查样品封装是否完好、标记是否清晰、采样信息是否完整,确认无误后进行样品登记,将样品信息录入实验室管理系统,分配唯一的样品编号,并根据检测项目将样品分配给相应的检测科室或检测人员。
实验室检测,检测人员按照委托单要求和相关检测标准(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 2022),准备好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试剂和耗材,并对仪器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操作步骤对井水样品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做好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日期、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型号、试剂批号、检测数据等信息,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测完成后,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结果判定。
报告编制与审核,检测人员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原始记录,按照检测机构的报告编制规范编制井水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委托方信息、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判定、备注等内容;检测报告编制完成后,提交给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人员对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提交给批准人员进行批准;批准人员对审核通过的检测报告进行最终批准,确保报告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报告交付,检测机构按照委托单约定的交付方式(如邮寄、电子邮件等)将批准后的井水检测报告交付给委托方,委托方收到检测报告后,应对报告内容进行核对,如对报告结果有异议,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与检测机构联系,协商解决。
生活饮用水安全评估,个人或家庭可依据井水检测报告,了解井水的水质状况,判断井水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 2022 的要求,评估井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若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措施,保障家庭成员的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后,相关部门可将井水检测报告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检查工程所提供的井水水质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饮水需求,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企业生产用水质量控制,部分企业(如食品加工企业、饮料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井水作为生产用水,企业可通过井水检测报告,监控井水水质是否符合生产工艺要求和相关产品质量标准,若水质出现波动或不符合要求,可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或采取水处理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保护部门可利用井水检测报告,了解特定区域内地下水的水质状况,掌握地下水污染情况,为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和程度,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治理方案,保护地下水资源环境。
司法诉讼证据,在涉及井水水质污染的司法诉讼案件中,井水检测报告可作为重要的证据之一,证明井水受到污染的事实、污染程度以及污染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等,为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做出公正判决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相关政府部门或水资源管理机构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可参考井水检测报告,了解规划区域内井水的水质特征和水资源量,评估井水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潜力,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采样注意事项,采样人员需具备相应的采样资质和专业技能,熟悉采样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要求;采样地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避免在井口附近有污染源(如厕所、垃圾堆、农田等)的地方采样,采样深度应根据井水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采集中层水;采样设备和容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避免对样品造成污染;采样过程中应避免样品与空气长时间接触,防止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损失或空气中的杂质进入样品;采样完成后,应立即对样品进行封装,并在样品容器上清晰标记样品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信息,同时做好采样记录。
样品保存与运输注意事项,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和保存剂,如某些金属指标需要加入硝酸进行酸化保存,微生物指标需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样品保存时间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定执行,避免样品保存时间过长导致水质发生变化;在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样品容器破损、样品泄漏或受到污染,同时确保样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光照等条件符合样品保存要求,对于需要低温保存的样品,应使用冷藏车或保温箱,并放置冰袋等降温措施。
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检测资质和专业技能,熟悉检测方法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相关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仪器设备的校准应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并保存校准记录;检测所用的试剂和耗材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具有合格证书,试剂应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储存和使用,避免试剂变质或失效;在检测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避免接触有毒、有害试剂对身体造成伤害;检测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地填写,不得随意涂改,原始记录应包括检测日期、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型号、试剂批号、检测数据、观察现象等信息,原始记录应由检测人员签字确认,并妥善保存。
检测报告解读注意事项,检测报告的委托方在收到检测报告后,应首先核对报告的基本信息,如委托方信息、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日期等,确保报告信息与委托要求一致;仔细阅读检测报告中的检测结果和结果判定,了解井水各项指标的检测值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对于超出标准限值的指标,应关注其超标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危害;若对检测报告中的检测结果或专业术语不理解,可及时与检测机构(如聚检通)的技术人员联系,寻求专业的解读和解释;检测报告应妥善保存,作为井水水质状况的重要档案资料,便于后续查询和参考,保存期限应根据相关规定和实际需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