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感官品质检测: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个方面。外形需观察条索的紧结度、匀整度、色泽,要求条索紧结或肥壮,匀整无碎末,色泽墨绿或褐绿有光泽;汤色需清澈明亮,不同品类乌龙茶有特定标准,如铁观音汤色金黄明亮,武夷岩茶汤色橙红明亮;香气要纯正高扬,无异味,需区分清香型、浓香型等不同香型特征,且香气持久度需符合对应等级标准;滋味需醇厚鲜爽,无苦涩味或苦涩味较轻且能快速化开,回甘明显;叶底需柔软有弹性,色泽均匀,嫩绿或黄绿,无焦叶、红叶等异常叶。
理化指标检测:水分含量检测,依据 GB/T 8304-2013《茶 水分测定》,乌龙茶水分含量应≤7.0%,检测时采用 103℃±2℃恒重法,将样品烘干至恒重后计算水分占比;总灰分检测,按照 GB/T 8306-2013《茶 总灰分测定》,乌龙茶总灰分应≤6.5%,通过高温灼烧样品至恒重,测定残留灰分质量占比;水浸出物检测,参照 GB/T 8305-2013《茶 水浸出物测定》,乌龙茶水浸出物含量应≥32.0%,采用沸水提取样品中的可溶性物质,经蒸发干燥后称重计算;茶多酚检测,依据 GB/T 8313-2020《茶 茶多酚测定》,乌龙茶茶多酚含量一般在 12%-20% 之间,通过福林 - 酚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对照标准曲线计算含量;咖啡碱检测,按照 GB/T 8312-2013《茶 咖啡碱测定》,乌龙茶咖啡碱含量通常在 2.5%-4.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色谱柱分离后检测峰面积,与标准品对比计算含量。
卫生指标检测:重金属检测,包括铅、镉、汞、砷等,依据 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乌龙茶中铅含量应≤0.1mg/kg,镉≤0.05mg/kg,汞≤0.01mg/kg,砷≤0.1mg/kg,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参照 GB 2763-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需检测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多种农药残留,如六六六、滴滴涕、毒死蜱、氯氰菊酯等,每种农药残留量均需符合对应限量标准,检测方法主要为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微生物指标检测,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 GB 4789 系列标准,乌龙茶菌落总数应≤5000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霉菌和酵母菌≤50CFU/g,致病菌不得检出,采用平板计数法、MPN 法或生化鉴定法进行检测。
样品接收:检测委托方需向检测机构(如聚检通)提交乌龙茶样品,样品需包装完好,标注样品名称、批次、生产日期、委托方信息等;检测机构工作人员核对样品信息,检查样品包装是否破损、样品数量是否满足检测需求(一般需提供 500g - 1000g 样品,备用样品不少于 1/3),确认无误后填写样品接收单,双方签字确认,样品进入待检区存放。
样品制备:在洁净实验室中,按照 GB/T 8303-2013《茶 取样》要求,对接收的乌龙茶样品进行混匀,采用四分法缩分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将缩分后的样品研磨至一定细度(通过 40 目筛),用于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检测,同时保留部分完整茶叶样品用于感官品质检测;制备好的样品分别装入洁净的样品容器中,标注样品编号、制备日期、检测项目等信息,送至各检测环节。
检测实施:感官品质检测由专业感官评审员组成评审小组,在符合 GB/T 18797-201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的审评室内进行,评审员按照感官品质检测标准依次对样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进行评定,填写感官评审记录表,综合给出感官品质等级;理化指标检测按照对应的国家标准方法,在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如恒温水浴锅、马弗炉、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的实验室中进行,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过程;卫生指标检测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或洁净度符合要求的实验室中开展,重金属检测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农药残留检测采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等仪器,微生物检测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样品接种、培养等步骤,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检测完成后,操作人员对各检测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按照相关标准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合格;数据审核人员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由报告编制人员按照检测机构的报告格式编制乌龙茶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委托方信息、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结论等;报告审核人员对检测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审核通过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字批准,检测报告正式生效。
报告发放与样品留存:检测机构将编制完成的乌龙茶检测报告以纸质版或电子版形式发放给委托方,委托方核对报告信息无误后确认接收;同时,检测机构按照规定留存部分检测样品(备用样品),留存时间一般为 3 个月 - 6 个月,以备后续复检或争议处理,留存样品需在规定条件下(如阴凉、干燥、避光、密封)存放,防止样品变质或污染。
产品质量把控:生产企业可依据乌龙茶检测报告,了解产品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情况,判断产品是否符合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原料质量不合格、加工工艺不当等,进而采取改进措施,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确保出厂产品均为合格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市场监管执法: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乌龙茶市场专项检查、日常监管等工作时,可将检测报告作为执法依据,对市场上销售的乌龙茶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依据检测报告判断产品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如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等;对于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依法进行查处,如责令下架召回、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等,维护乌龙茶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电商平台入驻:商家在入驻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销售乌龙茶产品时,部分电商平台要求商家提供产品检测报告,以证明产品质量符合平台规定和相关国家标准;检测报告可作为商家入驻平台的重要资质材料,帮助商家顺利通过平台审核,入驻平台开展销售业务,同时也能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促进产品销售。
进出口贸易:在乌龙茶进出口贸易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出口企业需按照进口国或地区的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获取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是乌龙茶产品进出口报关的重要文件之一,海关部门会依据检测报告对产品进行查验,确认产品符合进出口要求后,方可办理通关手续,确保产品顺利进出口,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贸易纠纷或退货。
消费者维权:消费者在购买乌龙茶产品后,如对产品质量存在疑问或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口感异常、有异味等),可委托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获取检测报告;若检测报告显示产品质量不合格,消费者可依据检测报告向商家或生产企业提出维权要求,如退货退款、赔偿损失等,检测报告作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证据,能有效帮助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样品采集与运输:样品采集时需遵循随机、均匀、有代表性的原则,避免采集局部样品或特殊部位样品,确保采集的样品能反映整批乌龙茶产品的质量情况;采集样品的工具(如采样袋、采样勺)需洁净、干燥、无异味,避免对样品造成污染;样品运输过程中,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使用保温箱、密封包装等,防止样品受潮、受污染、挤压破碎或发生变质,同时需标注样品易碎、避光、防潮等警示信息,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稳定。
检测环境控制:感官品质检测需在符合标准的审评室内进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 20℃ - 25℃,相对湿度保持在 50% - 70%,光线充足且柔和,无异味干扰,审评设备(如审评杯、审评碗、天平)需洁净、干燥,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检测实验室需保持洁净,不同检测项目的实验室应分开设置,如微生物实验室与理化实验室需隔离,避免交叉污染;实验室温度、湿度需按照检测方法要求进行控制,仪器设备需定期校准、维护,确保检测环境和设备符合检测要求,保障检测结果准确。
检测方法选择:检测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双方约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不得随意更改检测方法;若需采用非标准方法,需对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方可使用;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考虑检测项目的特点、检测精度要求、仪器设备条件等因素,确保选择的检测方法适宜、可靠,能准确测定出乌龙茶样品的相关指标。
操作人员资质与操作规范:检测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如持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等,熟悉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在检测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样品称量准确、试剂添加规范、仪器设备操作正确等,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检测结果偏差;同时,操作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确保人身安全,防止化学试剂、微生物等对人体造成伤害。
数据记录与审核: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检测数据和相关信息,包括样品编号、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型号、试剂批号、实验数据、观察现象等,记录内容需清晰、规范,不得随意涂改;数据记录完成后,需由专人进行审核,审核人员需对数据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操作人员沟通核实,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为后续报告编制提供准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