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感官指标检测:包括色泽,需观察红糖是否呈现均匀的棕红色、褐色等正常色泽,无明显异色斑块;气味,应具有红糖特有的焦香味,无酸败味、霉味及其他异味;滋味,口感纯正,甜而不腻,无苦涩味、咸味等异常滋味;组织状态,检测红糖是否为块状、粉状或晶粒状,无明显结块、杂质(如泥沙、异物等),块状红糖应坚实,不易破碎,粉状红糖应松散,无结块现象。
理化指标检测:水分含量,按照 GB/T 35885-2018《红糖》标准要求,红糖水分含量应≤3.5%,检测时采用干燥法,将样品置于 105℃±2℃的烘箱中干燥至恒重,计算样品失去的水分质量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比;灰分含量,标准规定红糖灰分含量应≤1.5%,采用灼烧法检测,将样品在 550℃±25℃的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通过称量灼烧后残渣的质量来计算灰分含量;蔗糖含量,红糖中蔗糖含量应≥85.0%,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色谱柱分离蔗糖与其他杂质,通过检测器检测蔗糖的峰面积,与标准品峰面积对比计算蔗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按照标准,红糖还原糖含量应≤10.0%,采用直接滴定法,用已知浓度的斐林试剂与样品中的还原糖反应,根据消耗斐林试剂的体积计算还原糖含量。
卫生指标检测:污染物限量,依据 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检测铅(Pb)、镉(Cd)、汞(Hg)、砷(As)等重金属含量,其中铅含量应≤0.1mg/kg,镉含量应≤0.05mg/kg,汞含量应≤0.01mg/kg,砷含量应≤0.05mg/kg,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检测;微生物指标,按照 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等标准,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其中菌落总数应≤10000CFU/g,大肠菌群应≤30MPN/100g,霉菌和酵母菌应≤50CFU/g,致病菌不得检出。
样品接收:检测机构(如聚检通,具备 CMA 资质)接收委托方提交的红糖样品,核对样品信息,包括样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批号、样品数量等,检查样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污染等情况,确认无误后填写样品接收单,由委托方和接收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样品制备:按照相关检测标准要求,对红糖样品进行制备。若为块状红糖,需将其粉碎至均匀颗粒状,过一定孔径的筛网(通常为 20 目),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若为粉状或晶粒状红糖,直接充分混合均匀即可。制备过程中需使用洁净、干燥的器具,避免样品受到污染。
检测项目实施:根据委托方指定的检测项目或相关标准规定的必检项目,按照对应的检测方法开展检测工作。感官指标检测由专业检测人员在符合条件的感官评价室中进行;理化指标检测严格按照标准中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如干燥法测水分、灼烧法测灰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蔗糖含量等;卫生指标检测在无菌实验室或特定的检测环境中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记录与处理:检测过程中,详细记录各项实验数据,包括样品称量质量、试剂用量、仪器读数、实验温度、反应时间等,记录需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随意涂改。检测完成后,按照相应的计算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并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判断,若存在异常数据,需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进行检测。
报告编制与审核:根据检测数据和相关标准要求,编制红糖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委托方信息、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判定、检测日期、检测人员、审核人员等信息。检测报告编制完成后,由审核人员对报告内容进行审核,包括数据的准确性、报告格式的规范性、结果判定的合理性等,审核通过后,加盖检测机构 CMA 资质认定标志和检测专用章,方可发放给委托方。
产品质量控制:生产企业可将红糖检测报告作为产品质量控制的依据,通过对比检测结果与相关标准要求,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若发现某项指标不符合标准,可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改进原材料质量,确保生产出的红糖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市场监管执法: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红糖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时,可依据检测报告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若检测报告显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污染物超标、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等,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法对生产企业或销售商家进行查处,包括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不合格产品、处以罚款等,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电商平台入驻:红糖生产企业或销售商家在入驻电商平台时,电商平台通常会要求提供产品检测报告,以证明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平台规定。检测报告可作为电商平台审核入驻资质的重要依据,只有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能在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有助于提高电商平台商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网购安全。
消费者维权:消费者在购买红糖产品后,若怀疑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口感异常、有异味等,可将产品送至具备 CMA 资质的检测机构(如聚检通)进行检测,获取检测报告。若检测报告证明产品质量不合格,消费者可依据检测报告向生产企业或销售商家提出维权要求,如退换货、赔偿损失等,检测报告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证据。
样品采集与保存:采集红糖样品时,应遵循随机抽样原则,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抽样数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检测要求。采集后的样品应尽快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若不能及时检测,需将样品密封包装,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因素影响样品质量,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同时,保存过程中要防止样品受到污染,如避免与其他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
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且经过计量检定或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在使用仪器设备前,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仪器设备说明书,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性能特点和注意事项,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润滑、调试等,确保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若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停止使用,进行维修,维修合格并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
试剂与耗材: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应符合分析纯或更高纯度要求,试剂的储存和使用应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避免试剂变质、失效。同时,要注意试剂的安全性,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试剂,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在通风橱中操作、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检测所用的耗材,如滤纸、离心管、色谱柱等,应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使用前需进行清洁处理,避免耗材中的杂质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
检测人员操作: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红糖检测的相关标准、检测方法和操作流程,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负责,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不得擅自更改检测方法和操作步骤。同时,检测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实验台面整洁、仪器设备摆放有序、实验废弃物分类处理等,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环境控制:检测环境应符合相关检测标准和仪器设备使用要求,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例如,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时,实验室应达到无菌或特定的洁净级别,温度控制在 20℃-25℃,湿度控制在 40%-60%;进行理化指标检测时,实验室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检测过程中要定期对检测环境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检测环境符合要求,若环境条件不符合规定,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待环境条件符合要求后再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