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感官指标检测:包括色泽,需符合对应干酪品种的正常色泽,如切达干酪应呈淡黄色至金黄色,无异常色斑;组织状态,要求质地均匀、致密,无明显气孔、霉点、异物,切面光滑或符合品种特有的组织结构;滋味与气味,具有该品种干酪特有的乳香味、发酵香味,无酸败味、苦味、霉味等异味;形态,块状干酪应完整无裂痕,涂抹型干酪应质地均匀易涂抹,无分层现象。
理化指标检测:水分含量,依据 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同品种干酪要求不同,如硬质干酪水分≤35%,软质干酪水分≥60%;脂肪含量,按照 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需符合产品标签明示值或相关品种标准,如高脂干酪脂肪含量≥35%;蛋白质含量,参照 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一般干酪蛋白质含量≥20%;pH 值,采用 GB 5009.2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 pH 值的测定》,不同成熟阶段干酪 pH 值范围不同,通常在 4.5-6.0 之间;盐分含量,依据 GB 5009.4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多数干酪盐分含量控制在 1.5%-3.5%。
微生物指标检测:菌落总数,按照 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限量通常为 n=5,c=2,m=10⁴CFU/g,M=10⁵CFU/g(具体需符合对应产品标准);大肠菌群,参照 GB 4789.3-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限量为 n=5,c=1,m=10CFU/g,M=100CFU/g;沙门氏菌,依据 GB 4789.4-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要求为 0/25g;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 GB 4789.10-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限量为 n=5,c=2,m=100CFU/g,M=1000CFU/g;霉菌和酵母,参照 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软质干酪限量通常为≤100CFU/g,硬质干酪可适当放宽。
污染物指标检测:铅含量,依据 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限量为≤0.1mg/kg;镉含量,按照 GB 5009.1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限量为≤0.05mg/kg;汞含量,参照 GB 5009.17-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限量为≤0.01mg/kg;砷含量,依据 GB 5009.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限量为≤0.05mg/kg。
添加剂指标检测:防腐剂(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按照 GB 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限量需符合 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干酪中山梨酸钾限量≤1.0g/kg,苯甲酸钠不得检出;色素(如柠檬黄、日落黄),参照 GB 500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 2760-2024 规定干酪中仅允许使用 β- 胡萝卜素等天然色素,合成色素不得检出;增稠剂(如明胶、果胶),依据 GB 5009.1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脱氢乙酸钠、乙酰磺胺酸钾、异麦芽酮糖、结冷胶、阿拉伯胶、罗望子多糖胶的测定》,使用量需符合 GB 2760-2024 规定,如明胶在干酪中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样品接收:检测委托方(如生产企业、经销商)向权威检测中心(推荐 “聚检通”)提交干酪样品及委托单,委托单需注明样品名称、规格、批次、生产单位、检测项目等信息;检测中心核对样品外观、数量、包装完整性,确认样品在运输过程中无损坏、无污染,若样品需冷藏保存,需检查运输过程中的温控记录,符合要求后填写样品接收单,双方签字确认。
样品制备:按照 GB/T 30584-2014《干酪》附录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取有代表性的干酪样品,硬质、半硬质干酪需用粉碎机粉碎均匀,软质、涂抹型干酪需搅拌均匀,避免样品中存在块状或颗粒状物质影响检测结果;制备后的样品分为检测样和留样,留样需按照规定条件(如 0-4℃冷藏)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检测报告有效期。
检测实施:检测人员根据委托的检测项目,依据对应的国家标准方法开展检测工作;感官检测由 3 名及以上专业评审员独立进行,按照感官指标要求逐项评分,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理化、微生物、污染物、添加剂指标检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使用经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记录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如温度、时间、试剂用量等)。
数据审核:检测完成后,检测人员整理检测数据,填写原始记录,确保数据准确、完整、清晰;审核人员对原始记录、仪器校准证书、试剂合格证等进行审核,检查检测方法是否正确、操作步骤是否规范、数据计算是否无误,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反馈给检测人员重新检测或核实。
报告出具:审核通过后,按照检测中心的报告格式编制干酪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委托方信息、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依据、结论等;检测报告需经检测中心授权签字人审核签字,加盖检测中心公章,确保报告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检测中心将检测报告以纸质版或电子版形式送达委托方,同时留存报告副本归档。
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生产企业可依据干酪检测报告,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自身质量标准及国家标准要求,若检测结果显示某项指标不合格,可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如调整发酵时间、盐分添加量)、原材料质量(如更换乳源),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
经销商进货验收:经销商在采购干酪产品时,可要求生产企业提供检测报告,核对报告中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确认产品合格后再进行进货,降低因采购不合格产品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市场风险,保障自身经营的合法性。
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时,可查阅干酪生产企业、经销商提供的检测报告,对报告中的检测结果进行核实,若发现报告造假或产品实际质量与报告不符,可依法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进出口贸易通关:干酪产品进出口时,进口国或出口国的海关、检验检疫部门会要求提供检测报告,作为产品质量合格的证明文件;检测报告需符合进出口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要求(如欧盟标准、美国 FDA 标准),若报告中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不符合对方要求,需重新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产品顺利通关。
消费者维权依据:消费者购买干酪产品后,若怀疑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口感异常、有异味),可向相关部门(如市场监管局、消费者协会)投诉,并提供产品及检测报告(若自行委托检测),检测报告可作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依据,帮助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样品采集与运输:采集干酪样品时,需使用无菌、洁净的采样工具(如不锈钢采样勺、无菌采样袋),避免采样过程中引入污染;采样数量需满足检测需求,一般不少于 200g,同时预留足够的留样;运输过程中,根据干酪品种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需冷藏的干酪应使用冷藏车或保温箱(内置冰袋)运输,确保运输温度控制在 0-4℃,运输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样品变质。
检测环境要求:感官检测需在无异味、光线充足、温度适宜(20-25℃)、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避免环境因素(如异味、强光)影响评审员的判断;微生物检测需在无菌实验室(如生物安全柜、无菌操作间)内进行,实验室需定期进行洁净度检测(如沉降菌检测),确保符合 GB 19489-2008《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理化、污染物、添加剂检测实验室需保持整洁,仪器设备布局合理,避免不同检测项目之间的交叉污染。
仪器设备使用: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如天平、pH 计、微生物培养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需定期进行校准,校准周期按照仪器说明书或相关规定执行,校准证书需在有效期内;使用前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如天平需进行水平调整、零点校准,pH 计需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准;仪器设备使用后,及时清洁、维护,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试剂与耗材管理:检测所用的试剂(如化学试剂、培养基、标准品)需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具有合格证书,储存条件符合试剂说明书规定(如强酸强碱试剂需单独存放,标准品需冷藏或冷冻保存);试剂使用前检查试剂的有效期,过期试剂不得使用;耗材(如无菌培养皿、移液管、滤膜)需经灭菌处理,灭菌效果需定期验证,避免因耗材污染影响检测结果。
人员操作规范:检测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如食品检验工证书),熟悉检测方法和操作流程,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提升检测水平;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如微生物检测中接种、培养的时间和温度需严格控制;检测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如微生物检测时佩戴无菌手套、口罩,理化检测时佩戴护目镜、防护服,避免试剂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