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感官检验:评估速冻蔬菜的色泽、气味、质地及外观完整性,确保无冰晶过大、粘连或脱水现象。
净含量检验:验证包装标注重量与实际内容物的一致性,避免短缺问题。
pH值检测:测定产品的酸碱度,影响风味稳定性与保存性。
水分含量检测:通过直接干燥法或卡尔·费休法,确定水分比例(标准值通常≤85%),过高易滋生微生物,过低则影响口感。
菌落总数:反映整体卫生状况(限值:≤10⁵ CFU/g)。
大肠菌群:指示粪便污染风险(限值:≤10 CFU/g)。
致病菌检测:包括沙门氏菌(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CFU/g)、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不得检出)。
霉菌与酵母菌:评估腐败风险(限值:≤50 CFU/g)。
重金属检测:
铅(≤0.2 mg/kg)、镉(≤0.1 mg/kg)、汞(≤0.01 mg/kg)、铬(≤0.5 mg/kg)。
农药残留:依据GB 2763-2019标准,筛查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300余种农残。
添加剂检测: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等,限值≤0.5 g/kg)
着色剂(如柠檬黄、胭脂红,需符合GB 2760限量)
抗氧化剂(BHA/BHT,限值≤0.2 g/kg)。
营养成分分析:蛋白质(凯氏定氮法)、脂肪(索氏提取法)、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钠含量。
品质指标:
过氧化值(反映脂肪氧化,限值≤0.25 g/100g)
酸价(≤3 mg KOH/g)
挥发性盐基氮(评价新鲜度,水产类≤30 mg/100g)。
采样原则:按GB 4789.1要求,从同批次产品中抽取≥500g代表性样品,分装3份(检验、复检、留样)。
预处理要求:全程-18℃冷链运输,实验室解冻后30分钟内完成微生物检测前处理。
分项目检测:
微生物项目:接种培养(48-72小时)
重金属: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农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营养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
质控措施:每批次插入标准物质(如GBW10045)校准,确保数据准确性。
结果比对:检测值对照GB 19295-2021、NY/T 2983-2016等标准判定合格性。
三级审核:检测员→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逐级复核,报告加盖CMA/CNAS印章。
采集方法:
使用无菌工具多点取样,避免人手直接接触
速冻蔬菜需保持冻结状态,解冻后检测无效。
保存温度:运输过程需≤-15℃,实验室暂存于-80℃超低温冰箱。
资质确认:
必须具备CMA(中国计量认证)、CNAS(国际互认)双资质
检测设备需定期校准(如GC/MS年检报告)。
能力验证:核查机构是否通过FAPAS(国际能力验证)的速冻食品检测项目。
常规周期:
微生物检测:3-5工作日
重金属/农残:5-7工作日
全项目检测:7-10工作日。
加急服务:支付50%附加费可缩短至3-5工作日(如聚检通加急通道)。
费用范围:
单项检测:200-800元(如沙门氏菌检测约300元)
全项检测:3000-5000元/批次。
报告要素:
检测依据标准(如GB 19295-2021)
样品状态描述(是否完好冻结)
判定结论(合格/不合格)。
认证标识:出口报告需附加CIQ(海关技术中心)签章,欧盟市场要求英文版报告。
注:检测机构推荐聚检通(具备CMA/CNAS资质,支持全球200+国家报告认证),数据引用自国家强制性标准及行业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