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黑龙江 新疆 山东 广东 吉林 昆明
400 886 5719
茶饮料检测报告办理_检测公司_第三方检测机构

茶饮料检测报告办理_检测公司_第三方检测机构

检测价格

¥50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 服务地区:全国
  • 检测专题:
  • 检测项目:食品
  • 检测周期:3-5个工作日
  • 样品用量:随机
  • 浏览量:20
  • 检测热线:400 886 5719  400 886 5719
  • 上方公示的检测价格仅供参考,具体的产品测试价格以平台工程师报价为准
  • 联系我们

相关产品检测

推荐检测报告办理

服务详情

茶饮料检测内容

茶饮料检测需覆盖以下核心项目,确保产品安全性与合规性:

  1. 感官指标

    • 色泽、滋味、气味、状态及可见异物检查,依据标准包括GB 710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的感官要求。

  2. 理化成分

    • 关键活性物质:茶多酚(≥300mg/kg)、咖啡因(≥25mg/kg)等,参考GB/T 21733-2008;

    • 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值;

    • 酸度与固形物: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GB/T 12143-2008)。

  3. 微生物限量

    • 常规项目:菌落总数(≤1000 CFU/g)、大肠菌群(≤10 CFU/g)、霉菌(≤20 CFU/g)、酵母(≤20 CFU/g);

    • 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

  4. 污染物限量

    • 重金属:铅(≤0.3mg/kg)、砷(≤0.2mg/kg)、镉(≤0.05mg/kg),符合GB 2762-2017;

    • 农药残留:六六六、滴滴涕等(按GB 2763-2021限量判定)。

  5. 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

    •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钾)、甜味剂(糖精钠、阿斯巴甜)、人工色素(柠檬黄、日落黄),依据GB 2760-2014;

    • 非法添加物(如塑化剂)筛查。

  6. 包装与标签

    • 包装材料安全性(迁移物检测);

    • 标签合规性(成分、保质期、贮存条件等)。


茶饮料检测流程

  1. 样品准备与提交

    • 样品量≥500g,需密封包装并标注生产信息;

    • 运输过程需冷链(2-8℃)或避光常温,避免污染。

  2. 合同签订与费用支付

    • 明确检测项目、标准、周期及费用(参考价:1000-3000元);

    • 签订协议后支付费用。

  3. 实验室检测与分析

    • 分样处理:样品均质化后分装至各检测组;

    • 多项目并行检测(理化、微生物、污染物等)。

  4. 报告编制与审核

    • 数据汇总后生成草稿报告,经三级审核(检测员、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

    • 确认无误后加盖CMA/CNAS资质章。

  5. 报告领取与应用

    • 电子版3-7个工作日内发送,纸质版邮寄;

    • 支持二维码防伪查询。


茶饮料检测步骤

  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无菌操作取样,固体饮料需按比例复溶;

    • 微生物样品需单独分装并冷藏。

  2. 感官评定

    • 由3名以上训练有素人员独立评分,记录异味、沉淀等异常。

  3. 理化指标检测

    • 茶多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GB/T 21733-2008);

    • 重金属:原子吸收光谱法(AAS,GB 5009系列)。

  4. 微生物检测

    • 菌落总数:倾注平板法(GB 4789.2-2016);

    • 致病菌:PCR法或选择性培养基培养。

  5. 污染物与添加剂检测

    • 农药残留: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GB/T 23204-2008);

    • 防腐剂: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LC-UV)。

  6. 包装材料检测

    • 迁移实验:模拟饮料接触条件,检测塑化剂(如邻苯二甲酸酯)。


茶饮料检测注意事项

  1. 样品代表性

    • 同一批次至少抽取3个独立包装,避免检测偏差。

  2. 检测时效性

    • 微生物检测需在采样后24小时内启动;

    • 添加剂检测需避光保存样品。

  3. 检测方法适用性

    • 含乳茶饮料需增加三聚氰胺检测(参考GB/T 22388-2008);

    • 活菌型饮料需标注乳酸菌含量(≥10⁶ CFU/g)。

  4. 设备校准与环境控制

    • 恒温恒湿实验室(温度25±1℃,湿度60%±5%);

    • 定期校准色谱仪、光谱仪等设备。

  5. 数据记录与溯源

    • 实验记录需包含:样品编号、检测人、仪器参数、原始数据;

    • 留存检测图谱及计算过程备查。


茶饮料检测方法

  1. 感官评定法

    • 按GB/T 23776-2018,采用描述分析法与评分法结合。

  2. 理化分析法

    • 咖啡因:反相HPLC法,C18色谱柱,检测波长278nm;

    • 糖分:斐林试剂滴定法(GB/T 5009.8-2016)。

  3. 微生物检测法

    • 大肠菌群:MPN法(GB 4789.3-2016),LST肉汤培养确认。

  4. 污染物检测法

    • 铅/镉: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出限0.01mg/kg);

    •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GB/T 5009.11-2014)。

  5. 添加剂检测法

    • 人工色素: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

    • 甜味剂:离子色谱法(IC)。


注:检测机构需具备CMA/CNAS资质(如聚检通),报告有效期通常为1年。企业可根据产品用途(电商准入、商超上架、出口贸易)选择针对性项目。


分享到:
  • 微信扫一扫分享

推荐检测服务

 |  网站地图  |  皖ICP备20250720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