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1.食品类三聚氰胺含量检测:涵盖乳制品(原料乳、奶粉、酸奶、奶酪等)、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等)、糕点(蛋糕、饼干、面包等)、调味品(酱油、醋、鸡精等)、零食(巧克力、糖果、薯片等)各类食品基质。
2.饲料类三聚氰胺含量检测:包括畜禽饲料(猪饲料、鸡饲料、牛饲料等)、水产饲料(鱼饲料、虾饲料等)、宠物饲料(狗粮、猫粮等)、饲料添加剂(蛋白粉、氨基酸等)。
3.食品接触材料三聚氰胺迁移量检测:涉及塑料餐具(碗、盘、勺、吸管等)、奶瓶、奶嘴、食品包装材料(塑料薄膜、纸质包装、金属包装内壁涂层等)、厨具(不粘锅涂层、硅胶厨具等)。
4.工业原料三聚氰胺检测:包含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纯度检测、树脂产品(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中三聚氰胺残留检测、涂料、胶粘剂等工业产品中三聚氰胺含量检测。
5.环境样品三聚氰胺检测:涵盖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三聚氰胺残留量检测,废气处理后排放气体中三聚氰胺含量检测,土壤中三聚氰胺污染检测。
1.检测委托:客户直接联系聚检通CMA检测机构,明确检测需求(如检测项目、依据标准、检测目的等),提供样品详细信息(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批号、采样地点、数量等),双方签订正式检测委托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及检测费用。
2.样品接收与编号:检测机构接收样品后,现场核对样品状态(是否密封、是否变质、数量是否达标),确认无误后进行唯一编号登记,同步建立电子和纸质检测档案,记录样品接收时间、状态、委托人信息等。
3.样品前处理:根据检测标准及样品基质特性,采用对应前处理方法。食品样品通常经粉碎、均质后,用乙腈或甲醇提取,加入提取盐(如乙酸铅、无水硫酸镁)去除水分和蛋白质,经离心、过滤后,再通过固相萃取柱净化去除干扰物质,最后浓缩定容;饲料样品需先进行脱脂处理,再按上述步骤提取净化;食品接触材料需按规定条件进行迁移试验,收集迁移液后处理检测。
4.仪器检测:依据选定的检测方法,启动对应专业仪器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调试色谱柱温度、流动相比例、流速、检测波长等参数;质谱联用法则需优化离子源、碰撞能量等参数,将处理后的样品溶液注入仪器,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实时记录仪器检测数据。
5.数据审核与结果判定:检测人员先核对原始数据,检查仪器参数设置、峰形积分、标准曲线相关性等是否符合要求;技术负责人再进行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根据对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客户约定的限值,判定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6.报告编制与发放:按CMA检测报告规范要求,编制检测报告,明确标注检测机构名称、CMA标志、检测报告编号、委托方信息、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判定、标准依据、检测日期、审核人员、批准人员等信息。报告编制完成后,经审核批准,按委托协议约定的方式(电子档、纸质档邮寄)发放给客户。
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依据GB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乙腈-水或甲醇-水为流动相,搭配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40nm左右)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限可达0.02mg/kg,适用于大部分食品、饲料样品的定量检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常规检测方法。
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依据GB/T22400-2008《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了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限低至0.001mg/kg,能有效排除基质干扰,适用于低含量样品检测、阳性样品确证及复杂基质样品分析。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依据SN/T2049-2008《进出口食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样品需经衍生化处理(如硅烷化),将三聚氰胺转化为易挥发化合物,再通过气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检测限0.01mg/kg,适用于进出口食品、工业原料等样品的检测确证。
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属于快速筛查方法,依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检测限0.1mg/kg,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单个样品检测时间约1-2小时),无需复杂仪器,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初筛,阳性样品需通过HPLC或LC-MS/MS进一步确证。
5.离子色谱法(IC):针对三聚氰胺的弱碱性离子特性,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柱,以甲烷磺酸溶液为淋洗液,搭配电导检测器检测,检测限0.05mg/kg,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迁移液、废水等样品的检测,能有效分离样品中的其他离子干扰物质。
1.样品采集需遵循随机、均匀原则,食品样品采集量不少于500g,饲料样品不少于1kg,环境样品按对应标准规定量采集,采集后密封包装,标注采集日期、地点、采样人等信息,避免交叉污染。
2.样品运输过程中需保持低温(0-4℃),避免阳光直射、剧烈震荡,防止样品变质、三聚氰胺挥发或迁移,食品接触材料样品需避免运输过程中破损,影响后续迁移试验。
3.样品前处理时,提取试剂需现配现用,确保试剂有效性;净化步骤需严格控制洗脱液流速(一般1-2滴/秒)、洗脱液用量,避免杂质未完全去除或目标物流失,影响检测结果。
4.检测仪器需定期进行校准(每年至少1次),校准机构需具备CMA资质,使用前进行性能验证(如标准曲线相关性≥0.995、平行样相对偏差≤5%),检测过程中若仪器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止检测,排查故障后重新校准方可使用。
5.检测人员需持有效检测资格证书上岗,熟悉检测标准、仪器操作规范及作业指导书,严格按流程操作,避免人为误差。
6.检测所用试剂、标准品需符合纯度要求(色谱纯、分析纯或标准品级别),标准品需从有资质的供应商采购,且在有效期内使用,试剂储存需按规定条件(如避光、冷藏)存放,防止变质。
7.检测数据需实时、准确记录在原始记录上,原始记录需包含样品信息、仪器参数、试剂批号、标准曲线数据、检测结果、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等,记录内容完整、清晰、可追溯,保存期不少于5年。
8.检测报告需加盖CMA检测专用章,方可具备法律效力,报告内容不得擅自修改,若客户对检测结果有异议,需在收到报告后15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检申请,复检需使用留存样品或重新采样。
9.客户需提供真实、准确的样品信息和检测需求,若样品存在特殊基质(如高糖、高脂样品)或自定义检测限值,需提前告知检测机构,以便调整检测方案,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10.检测实验室需符合CNAS认可要求,保持实验室环境清洁、温湿度稳定(HPLC实验室温度18-25℃,湿度40%-60%),实验废弃物需按环保规定分类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1.食品、饲料生产企业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确保出厂产品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等相关规定,规避质量风险。
2.乳制品、食品接触材料企业用于应对市场监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部等)的抽查检验,提供合规性证明文件。
3.进出口企业用于海关报关、商检环节,满足进出口国的质量检验要求(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标准限值),确保产品顺利通关。
4.电商平台、商超、农贸市场用于产品入驻审核、日常质量抽检,保障销售产品的安全性,维护消费者权益。
5.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维权时,作为第三方权威检测依据,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可凭报告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赔偿。
6.科研机构用于三聚氰胺污染溯源、检测技术优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科研项目,为相关标准制定、监管政策完善提供数据支持。
7.企业参与招投标时,作为产品质量达标证明文件,提升企业竞标竞争力,满足招标方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8.食品接触材料生产企业用于产品出厂检验、原材料验收,确保产品符合GB4806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三聚氰胺迁移量限值要求。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