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1.主含量(总碱度)测定:以Na₂CO₃计,检测产品核心有效成分含量,工业级优等品要求≥99.2%、一等品≥98.8%、合格品≥98.0%,食品级需符合GB 1886.1-2015限值,建材用按JC/T 2207-2014执行。
2.氯化物含量检测:工业级限值≤0.35%(合格品)至≤0.10%(优等品),食品级更严格,检测结果直接影响下游电镀、制药等工艺的纯度控制。
3.硫酸盐含量检测:采用重量法或钡比浊法测定,工业级优等品要求≤0.03%,超标会导致玻璃制造中出现气泡缺陷。
4.铁含量检测:限值≤0.002%(优等品)至≤0.004%(合格品),通过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超标会影响产品白度和染色稳定性。
5.水不溶物检测:工业级优等品≤0.02%、合格品≤0.04%,采用热水溶解后砂芯坩埚过滤称重,该指标关系到洗涤剂生产的溶解性。
6.灼烧失量测定:在250-300℃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计算质量损失,反映结晶水及挥发性杂质含量,直接影响产品储存稳定性,限值通常≤0.5%。
7.重金属含量检测:针对食品级或医药用产品,测定铅、砷、汞等元素,铅≤2mg/kg、砷≤1mg/kg,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ICP-OES法。
8.粒度分布检测: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D50值及粒径均匀性,工业级常要求D50≤45μm,影响溶解速率和反应效率。
9.堆积密度检测:建材用轻质纯碱要求400-900g/L,采用固定体积容器称重法,关系到运输包装和投料精度。
10. 白度检测:对玻璃、造纸用产品关键,采用色度仪测定,要求≥85%,确保下游产品外观质量。
1.委托受理:选择CMA认证的检测机构(如聚检通),提交委托单,需明确产品等级(工业级/食品级)、用途(玻璃/洗涤剂等)、检测项目及执行标准。
2.样品接收与核验:机构核对样品包装完整性,检查是否标注生产日期、批次、生产厂家,确认样品数量满足检测需求(通常需500g以上),并进行唯一性编号。
3.样品预处理:采用四分法缩分样品,去除杂质后研磨均匀,取部分样品在105℃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避免水分影响检测结果。
4.平行样制备:按标准要求制备2-3份平行样,每份取样量根据检测项目确定,如主含量测定需称取约10g(精确至0.0001g)。
5.仪器校准:检测前对分析天平、电位滴定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设备进行校准,使用GBW06105等标准物质验证精度。
6.项目检测实施:按选定方法依次开展各项目检测,同步进行空白试验(如氯化物检测用无氯试剂水做空白),记录仪器读数和消耗试剂体积。
7.数据处理与审核:对平行样结果计算平均值,通过格拉布斯检验剔除异常值,确保相对偏差≤0.5%,由初级检测员、审核员双重核对数据。
8.报告编制与签发:报告需包含样品信息、检测依据、详细数据、合格判定及CMA标志,由授权签字人审核签发后交付委托方。
1.主含量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按GB/T 601-2016执行,用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加溴甲酚绿-甲基红或甲基橙-靛蓝二磺酸钠指示剂,至溶液变色为终点,通过消耗体积计算含量,也可采用电位滴定法提高精度。
2.氯化物检测:主要用硝酸银滴定法(GB/T 3051-2000),在pH=6.5-10.5条件下,以铬酸钾为指示剂或用电位滴定仪检测,部分场景用莫尔法或分光光度法。
3.硫酸盐检测:重量法适用于高含量测定,通过硫酸钡沉淀称重计算;低含量采用钡比浊法,或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
4.铁含量检测:依据GB/T 3049-2006,采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在510nm波长处测吸光度;高精度需求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5.水不溶物检测:取一定量样品用热水溶解,通过已恒重的砂芯坩埚过滤,洗涤残渣后在105℃干燥至恒重,计算残渣占比。
6.灼烧失量测定:称取干燥样品置于瓷坩埚中,在270-300℃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计算灼烧前后的质量损失百分比,也可用热重分析法(1000℃恒温2小时)。
7.重金属检测:按GB/T 23950要求,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砷含量,ICP-OES法可同时测定12种微量元素(检测限0.1ppb)。
8.粒度分布检测:依据ISO 13320标准,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不同粒径区间的颗粒占比,输出D10、D50、D90等参数。
9.堆积密度检测:将样品自然倒入已知体积的量筒,刮平表面后称重,计算单位体积质量,需避免振动影响结果。
10. 白度检测:用Datacolor分光光度计测定,以标准白板为参比,直接读取白度值,检测环境需无强光干扰。
1.样品处理注意:样品需密封防潮,称样前确认包装无破损,研磨时避免引入铁屑等杂质,缩分过程确保代表性,不同批次样品需分开处理不混用。
2.试剂与水的要求:必须使用无二氧化碳水(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溶解样品,避免水中CO₂干扰滴定结果;所有试剂需符合分析纯级别,标准溶液需定期标定。
3.操作过程控制:滴定过程需快速或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空气中CO₂进入;临近滴定终点时逐滴加入试剂,避免过量导致结果偏差;过滤水不溶物时需用热水多次洗涤残渣。
4.安全防护要求:碳酸钠溶液呈强碱性(pH≈11-12),操作时必须佩戴耐酸碱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溶液接触皮肤和眼睛,如不慎接触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5.仪器使用规范:分析天平需放置在水平防震台,使用前校准零点;马弗炉升温需缓慢,避免样品飞溅;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前需预热30分钟,检测后清理燃烧头。
6.环境条件控制:实验室温度需控制在(20±5)℃,湿度≤75%,滴定实验需远离通风口,防止气流影响终点判断;粒度检测需在洁净环境中进行,避免粉尘干扰。
7.数据异常处理:若平行样结果偏差超过0.5%,需重新检查样品均匀性、仪器状态及操作步骤,排除滴定终点误判、试剂变质等问题后重新检测。
8.样品保存要求:检测剩余样品需密封标注信息,在干燥器中保存至少7天,以备复检;食品级样品需单独存放,避免与工业级样品交叉污染。
9.标准执行规范:严格按产品对应标准检测,工业级执行GB/T 210.1-2022,食品级执行GB 1886.1-2015,不得混用检测方法和限值要求。
10. 报告使用要求:检测报告需加盖CMA标志才具备法律效力,复印件需注明与原件一致并加盖机构公章,报告有效期通常与产品保质期同步。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