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1.外观检测:观察样品色泽、均匀度,要求无明显结块、分层或机械杂质,颜色多为白色或灰色,纯净度可通过颜色深浅辅助判断。
2.锥入度检测:测25℃下标准锥体刺入的深度,单位0.1mm,反映稠度,标准值220-340 0.1mm,不同牌号对应不同范围,直接影响润滑效果和轴承阻力。
3.滴点检测:测润滑脂从半固体变为液体的温度,反映耐高温能力,标准要求不低于80℃,典型范围80-150℃,决定使用温度上限。
4.水分检测:测游离水和结晶水比例,要求≤0.5%,过量会降低润滑性并导致金属锈蚀,常用卡尔费休法测定。
5.机械杂质检测:通过溶剂溶解后过滤称重,要求无或极微,避免设备运转时产生磨损。
6.腐蚀性测试:将T2铜片浸入样品,100℃下放置24h,要求腐蚀等级≤1级,无绿色或黑色腐蚀产物。
7.机械安定性检测:经10万次剪切后测锥入度变化率,要求≤20%,评估剪切力下的结构稳定性。
8.氧化安定性检测:用压力降法测氧化诱导期,要求≥100min,反映高温下抗降解能力,避免酸值升高失效。
9.蒸发损失检测:100℃下放置22h,测质量损失,要求≤2.0%,评估高温挥发特性。
10. 胶体稳定性检测:静置后观察分层情况,测分离百分比,确保使用中均匀不分油。
11. 低温性能检测:模拟-20℃环境测流动性和启动阻力,保障低温工况适用性。
12. 抗水性检测:测水淋流失量和乳化倾向,评估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避免被水洗失效。
13. 灰分检测:通过灼烧法测定无机物含量,反映添加剂配比合理性,依据GB/T 508标准执行。
1.确认检测需求:委托方明确样品类型(如普通、石墨型、食品级等)、检测项目(必检项如锥入度、滴点,选检项如极压性能)及执行标准(GB/T491-2008、ASTM等),可咨询“聚检通”工程师获取方案建议。
2.样品交接:委托方邮寄样品或申请上门取样,每份样品量需满足3次平行检测需求,包装需密封防泄漏,附带样品名称、牌号、生产批号等标识;“聚检通”接收后核对外观、数量,确认无误后登记留样。
3.报价与签约:根据检测项目数量、标准复杂度及是否加急报价,双方确认后签署检测委托书,明确检测细节、周期及保密协议,委托方完成费用支付。
4.实验实施:按确认方案准备仪器(如锥入度仪、滴点测定仪等,需提前校准),样品经均质化处理后,严格按标准步骤操作,同步记录环境温湿度等参数。
5.数据审核:检测人员整理原始数据,计算平行样偏差(如锥入度偏差需≤5 0.1mm),由资深工程师复核数据逻辑性和准确性,不符合要求则重新检测。
6.报告出具:审核通过后撰写报告,内容包含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方法、数据、结论及CMA/CNAS资质标识,结论需明确是否符合对应标准要求。
7.报告发放:提供电子版和纸质版报告,纸质版加盖检测专用章邮寄,委托方可通过“聚检通”系统查询报告进度和结果,后续可提供数据解读服务。
1.生产质量控制:企业用于出厂检验,核对锥入度、水分等指标是否符合GB/T491-2008标准,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如皂化温度、搅拌速度)。
2.市场准入备案: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报告,证明产品合规,用于进入传统制造业、农机等领域市场,规避质量处罚风险。
3.招投标资质证明:参与工业设备配套项目投标时,作为产品质量达标凭证,尤其是要求提供CMA报告的国企、事业单位招标场景。
4.进出口通关:出口时按进口国标准(如ASTM、ISO)出具检测报告,证明产品符合对方市场要求,避免海关扣押或退货。
5.质量纠纷仲裁:出现产品质量投诉时,作为第三方权威依据,判定是否因润滑脂指标不达标导致设备磨损,解决供需双方争议。
6.电商平台入驻:在大型电商平台销售时,提交报告作为质量证明,满足平台对工业润滑产品的准入要求。
7.科研开发参考:用于新型钙基润滑脂配方研发,对比不同添加剂配比下的氧化安定性、抗水性等数据,优化产品性能。
1.样品采集需具代表性:从整批产品不同部位(上、中、下)取样,每份不少于500g,固体样品需粉碎混匀,避免局部差异影响结果。
2.样品保存有严格要求:密封后置于避光、常温(20-25℃)环境,远离水源和腐蚀性物质,保存期不超过7天,食品级样品需单独存放防污染。
3.检测环境需达标:温度控制在23±5℃,湿度45%-75%,实验台面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灰尘、振动影响仪器精度(如锥入度测试需无明显震动)。
4.仪器需定期校准:滴点测定仪控温精度需≤±0.5℃,锥入度仪分辨率0.1mm,卡尔费休水分仪分辨率0.1μg H₂O,校准周期不超过12个月。
5.操作严格遵循标准:滴点测试需控制升温速度均匀,避免样品溅出;腐蚀试验铜片需经打磨、脱脂预处理,确保无初始损伤。
6.数据记录需规范:实时记录仪器显示值、环境参数、样品状态,字迹清晰可追溯,平行样测试需单独记录,偏差超限时需注明原因。
7.特殊项目专项处理:检测石墨钙基润滑脂的石墨含量时,需采用灼烧重量法;极压型产品需额外做四球试验,测磨损系数和摩擦力。
8.明确标准适用范围:普通钙基润滑脂按GB/T491-2008检测,复合钙基润滑脂需参照SH/T0370-1995,避免用错标准导致结果无效。
9.批次差异需关注:不同生产批次样品需分别检测,不可混合取样,检测结果需注明批次号,便于追溯质量问题源头。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