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组分分析:检测天然气中各类烃类组分与非烃类组分,烃类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正丁烷、异丁烷)、戊烷及以上重烃;非烃类包括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氧气等,需明确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热值检测:包含高位热值与低位热值检测,高位热值指天然气完全燃烧后水蒸气全部凝结成水释放的热量,低位热值指水蒸气未凝结时释放的热量,均需按标准方法计算具体数值(单位:MJ/m³)。
密度检测:测定标准状态(温度 20℃、压力 101.325kPa)下天然气的密度,反映天然气的质量特性,为管道输送、储存设备选型提供依据。
含水量检测:检测天然气中的水分含量,通常以绝对湿度(g/m³)或露点温度(℃)表示,防止水分在低温环境下结冰堵塞管道或与硫化氢结合产生腐蚀。
硫化氢含量检测:测定天然气中硫化氢的浓度(单位:mg/m³ 或 ppm),硫化氢具有强腐蚀性,会损坏管道、阀门等设备,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需严格控制。
总硫含量检测:包含有机硫(如硫醇、硫醚、二硫化碳等)与无机硫(硫化氢)的总含量检测,总硫超标会导致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环境且腐蚀设备。
机械杂质检测:检测天然气中固体颗粒杂质的含量(单位:mg/m³),杂质会磨损管道内壁、阀门密封件,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甚至堵塞流量计。
氧含量检测:测定天然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含量过高会增加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的爆炸风险,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通常不超过 0.5%)。
采样准备:
确定采样点:需选在天然气管道或设备的气相均匀段,避开阀门、弯头、缩径处等易产生湍流的位置,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设备检查:采样瓶(通常为不锈钢材质)需提前清洗、烘干、检漏,采样管线需无油污、无杂质,连接部位密封良好。
人员防护:采样人员需佩戴防毒面具(针对硫化氢风险)、耐油手套、护目镜,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滑鞋。
样品采集:
排空管线:打开采样点阀门,排净管线内残留的死体积气体(通常排放时间不少于 5 倍管线体积),避免样品污染。
采集样品:缓慢打开采样瓶阀门,控制采样流速(通常 1-2L/min),采集足量样品(根据检测项目确定,一般不少于 500mL),同时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压力、流量。
密封标识:采样完成后立即关闭采样瓶阀门,用密封帽密封接口,贴上样品标签,注明样品名称、采样时间、地点、采样人、温度、压力等信息。
样品运输:
固定防护:将采样瓶固定在专用运输箱内,避免运输过程中碰撞、倾倒导致泄漏,运输箱需具备防震、防冲击功能。
温度控制:根据检测项目要求控制运输温度,如含水量样品需避免高温导致水分挥发,组分分析样品需避免低温导致烃类凝结,通常运输温度控制在 5-35℃。
时效要求:样品需在 24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若运输距离较远,需采取保温或冷藏措施,并缩短运输时间,确保样品组分不发生变化。
实验室检测:
样品接收:实验室人员核对样品标签信息,检查采样瓶密封情况,确认无泄漏、无损坏后登记入库,记录接收时间。
仪器校准:检测前需用标准物质校准检测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测组分)需用天然气标准气校准,热量计需用标准热值物质校准,确保仪器精度符合要求。
项目检测:按国家标准方法(如 GB/T 13610-2022《天然气的组成分析 气相色谱法》)进行各项目检测,实时记录检测数据,每个样品至少平行测定 2 次,误差需在允许范围内。
数据处理: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修正,排除异常值(如偏离平均值超过 5% 的数据需重新测定),确保数据准确性。
报告编制与签发:
报告编制:根据检测数据填写检测报告,内容需包含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依据(如 GB 17820-2018《天然气》)、检测日期等。
审核流程:检测报告需经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审核(核对数据准确性、方法正确性),再由授权签字人复核,确认无误后签发。
报告交付:加盖检测机构 CMA 资质章,将报告以纸质或电子形式交付委托方,同时留存报告副本归档。
采样环节注意事项:
采样前需确认管道内天然气压力稳定,压力波动过大时需暂停采样,避免样品组分不均匀。
禁止使用铜制采样设备,因铜会与硫化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铜),导致硫化氢检测结果偏低。
采样过程中若发现硫化氢气味(臭鸡蛋味),需立即检查防护用品是否佩戴到位,必要时停止采样,排查泄漏风险。
样品保存注意事项:
不同检测项目的样品保存期限不同:组分分析样品保存不超过 48 小时,含水量、硫化氢样品保存不超过 24 小时,需在期限内完成检测,超期需重新采样。
样品需存放在阴凉、通风、无明火的环境中,远离热源(如暖气、阳光直射),防止天然气受热膨胀导致采样瓶破裂。
保存期间需每日检查采样瓶密封情况,若发现接口松动、泄漏,需立即标记样品作废,重新采集。
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
检测人员需持证上岗(如气相色谱仪操作证、化学检验员证),熟悉仪器操作规程,禁止无证人员独立操作。
检测所用试剂需在有效期内,如气相色谱仪所用载气(氮气、氢气)纯度需达到 99.999%,纯度不足会影响检测结果精度。
检测过程中若出现仪器故障(如色谱峰异常、仪器报警),需立即停止检测,关闭仪器电源,联系维修人员处理,故障排除后需重新校准仪器再检测,禁止擅自修改检测数据。
机构选择注意事项:
必须选择具备 CMA 计量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推荐选择聚检通这类合规机构,确保检测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可用于贸易结算、监管检查等场景。
避免选择无资质的小型检测公司,此类机构仪器精度不足、检测方法不规范,易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后续使用(如贸易纠纷、安全隐患)。
委托前需与检测机构确认检测周期(通常 3-5 个工作日)、检测费用,明确检测项目及判定标准,避免后续因需求不明确产生纠纷。
报告使用注意事项:
检测报告仅对所检测的样品负责,不可转借他人或用于其他样品,若需检测其他批次天然气,需重新委托采样检测。
报告有效期通常为 6 个月(若天然气来源、生产工艺未发生变化),超过有效期后,若需用于贸易、验收等场景,需重新检测。
委托方若对检测结果有异议,需在收到报告后 7 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检测机构提出复核申请,逾期将视为认可检测结果,复核时需提供原报告编号及异议理由,检测机构会重新调取样品(若有留存)或重新采样检测。
贸易结算应用:
天然气买卖双方以检测报告中的热值、组分数据为依据计算交易量,如按低位热值(MJ/m³)乘以实际输送体积,确定结算金额,避免因质量争议导致的贸易纠纷。
进口天然气贸易中,检测报告需符合国际标准(如 ISO 6974《天然气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组成》),作为海关报关、关税计算的辅助依据,确保符合我国进口天然气质量要求(GB 17820-2018)。
生产控制应用:
天然气开采企业通过检测报告监控井口天然气质量,如发现硫化氢含量超标(超过 GB 17820-2018 中二类气≤20mg/m³ 的要求),需启动脱硫装置,调整脱硫工艺参数,确保产品达标。
天然气处理厂(如脱碳、脱水厂)以检测报告为依据,判断处理工艺是否合格,若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超过 3%),需优化脱碳工艺,降低气体中的非烃组分含量。
设备维护应用:
天然气管道输送企业根据检测报告中的含水量、机械杂质数据,制定管道维护计划,如含水量过高时,需在管道沿线增设干燥装置,防止管道内壁腐蚀;机械杂质超标时,需更换过滤器滤芯,避免管道堵塞。
天然气发电企业通过检测报告中的总硫含量数据,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燃气轮机的过滤系统,总硫超标会导致燃气轮机叶片腐蚀,影响设备寿命,需提前采取防护措施。
安全监管应用:
应急管理部门依据检测报告检查天然气使用企业的安全状况,如发现氧含量超过 0.5%(爆炸风险临界值),需责令企业停止使用,排查空气泄漏原因,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
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检测报告核查天然气贸易中的质量欺诈行为,如部分企业可能通过掺混氮气降低成本,检测报告中氮气含量异常升高时,可依法对企业进行处罚,保障市场公平。
项目验收应用:
新建天然气管道项目验收时,需提供管道内天然气的检测报告,证明天然气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如组分、热值达标),方可通过验收,确保项目投用后正常运行。
天然气 LNG(液化天然气)储罐项目验收时,检测报告需包含 LNG 的密度、组分、含水量等数据,验证储罐的储存条件是否满足 LNG 的质量要求,避免储存过程中组分变化导致的安全隐患。
纠纷解决应用:
上下游企业因天然气质量产生争议时(如下游企业认为天然气热值不达标导致燃烧效率低),第三方检测报告(如聚检通出具的报告)可作为公正依据,由监管部门或仲裁机构根据报告明确责任,解决纠纷,避免双方长期扯皮。
居民用户因天然气异味(可能是硫化氢超标)投诉时,燃气公司需提供近期的天然气检测报告,证明气体质量合格,若报告显示硫化氢超标,需立即启动整改,保障居民使用安全。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