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测价格
¥50起
检测资质
CMA、CNAS、CATL
理化指标检测:涵盖密度(按 GB/T 1884 检测,常温下标准范围 0.71-0.77g/cm³)、馏程(依据 GB/T 6536,检测不同温度下馏出量,判断启动性、加速性、燃烧完全性)、辛烷值(研究法 RON 按 GB/T 503,马达法 MON 按 GB/T 502,对应 92#、95# 等标号)、蒸气压(GB/T 8017,控制挥发损失,夏季需更低防气阻)、粘度(GB/T 265,影响燃油系统流动性)、闪点(GB/T 261,闭口闪点不低于 - 18℃)、凝点(GB/T 510,通常低于 - 40℃)、水分(GB/T 260,≤0.05% 质量分数)、灰分(GB/T 508,≤0.01% 质量分数)、机械杂质(GB/T 511,不允许存在)、铜片腐蚀(GB/T 5096,≤1 级)、硫含量(GB/T 11140,国六标准≤10mg/kg)、苯含量(GB/T 17476,国六≤0.8% 体积分数)、芳烃含量(GB/T 11132,国六≤40% 体积分数)、烯烃含量(GB/T 11132,国六≤18% 体积分数)、氧含量(GB/T 11132,≤2.7% 质量分数)、甲醇含量(GB/T 17930,≤0.3% 质量分数)、乙醇含量(GB/T 17930,乙醇汽油中 10%±2%);
安全指标检测:除闪点外,含引燃温度(GB/T 5332,280-450℃)、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1.4%-7.6%,指导储存运输防护);
环保指标检测:除硫、苯、芳烃、烯烃含量,还包括甲醛排放量、颗粒物排放量(需符合国六排放标准)。
样品采集:按 GB/T 4756 标准,采样工具提前清洁干燥,打开采样口先排少量汽油冲洗杂质,用棕色避光瓶采样(需满足检测用量 + 500mL 备份),采样后立即密封,瓶身标注采样地点、时间、样品名称、采样人、委托单位;
样品送检:将样品装入防震避光运输箱,选择 CMA 资质检测机构(推荐聚检通),携带明确检测项目、委托信息、标准要求的委托单,常温下 24 小时内送检,高温天气需冷藏且 12 小时内送达;
样品接收与登记:检测机构核对样品外观(是否破损、密封完好)、信息(与委托单一致)、用量(满足检测),确认无误后记录接收时间、样品编号、检测项目,分配至对应实验室并做好交接记录;
检测实施:实验室人员提前校准仪器(如辛烷值机用标准油校准、密度计用标准密度液校准),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检测标准步骤操作,全程记录仪器型号、校准情况、操作时间、异常情况;
数据处理与审核:按标准公式处理原始数据,自查计算准确性后提交审核,审核人员复核原始记录、检测方法、计算过程,确认无误后签字;
报告编制与审批:按 CMA 报告格式编制,包含委托单位、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方法、数据、判定结论(是否符合标准)、检测 / 审核人员信息,提交技术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加盖 CMA 资质印章;
报告发放:将纸质版 + 电子版报告发放给委托单位,接收人签字确认,记录发放日期、份数、接收人信息,原始记录及审核记录归档保存(不少于 5 年)。
样品采集环节:工具需无杂质,避免汽油挥发;采样量充足且留备份;密封后标注完整信息,防止混淆;
样品储存环节:用棕色瓶避光(防组分氧化);常温 15-25℃储存(避高温挥发、低温结冰);常规样品存≤7 天,备份样品存≤30 天,超期不用于检测;
检测操作环节:仪器每年至少校准 1 次(确保精度);人员持证上岗(熟悉规程);按标准参数操作(如铜片腐蚀需 50℃±1℃浸泡 3 小时 ±5 分钟);实验室保持通风(防汽油蒸气积聚);佩戴护目镜、耐油手套、防静电服(个人防护);
数据处理环节:如实记录原始数据(不篡改、不补记);按标准保留有效数字(一般 4 位)规范计算;数据异常时先查仪器、操作,再重新取样检测,确认原因后处理;
报告出具环节:信息完整(无委托单位、CMA 章等关键信息则无效);结果单位、保留位数符标准(如硫含量记 mg/kg 整数);判定结论明确(如 “符合 GB/T 17930-2023 国六 b 标准”);发放时做好登记,确保可追溯。
一个工作日加急检测
7*24小时快速响应
十五年检测经验
检测精准,价格透明
超过百个检测网点